“多屏合一”梦想成真? 阿里联手优酷土豆干票大的

2016-01-12 16:07:51来源:威易网作者:

优酷前些日子发起了大派福利的“优酷会员周”,与阿里数娱产品深度融合。活动期间,所有使用搭载阿里巴巴家庭娱乐服务平台(天猫魔盒、智能电视、云盒联盟)的终端用户都获得了优酷提供的黄金会员权益。

微软、三星、苹果等国际IT巨头都对“多屏合一”垂涎已久,国内巨头们也都对这个领域表现出了野心,阿里数娱和优酷最近针对“多屏合一”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合作。

优酷前些日子发起了大派福利的“优酷会员周”,与阿里数娱产品深度融合。活动期间,所有使用搭载阿里巴巴家庭娱乐服务平台(天猫魔盒、智能电视、云盒联盟)的终端用户都获得了优酷提供的黄金会员权益。而在天猫购买两张优酷会员卡就能获赠一个天猫魔盒,自11月初阿里巴巴宣布收购优酷土豆以来,二者的业务首度实现跨屏联动。

视频网站将成为改善跨屏体验的主导力量

早在比尔・盖茨所著的《未来之路》出版的上世纪90年代,“多屏合一”便是一个热门词汇。如今多年过去了,国内外巨头们仍在这条路上徘徊和探索。

苹果的Apple TV终于在第四代跨出了生态核心的最后一步,开放TV版App store,可以在Apple TV上下载安装,任意提交在AppStore上的APP。让手机内容和电视内容不断地趋近,可见Apple对于“多屏合一”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

Google早在2013年就发布一款35美元的“电视棒”产品,直接插到电视上就可以在电视屏幕上查看手机或平板上的内容。 但是这个连接过于依赖屏幕之外的设备,感觉就像是用一条锁链将两个屏幕硬生生的连接在一起。

\

“多屏合一”应该是一个完整并温暖的娱乐环境,每个屏幕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但是在需要配合的时候,顺畅、简单并高效。笔者曾经这样分析过“多屏合一”:智能终端产品在各个品类都呈现屏幕大尺寸化趋势,这将带来融合跨界产品及全新用户体验。巨头们针对多屏合一的频频试水也恰恰从侧面说明了“多屏合一”必定会成为未来内容呈现方式的一个发展趋势。

国内巨头们对“多屏合一”的研发投入也是越来越大,各种智能设备层出不穷。笔者预测,未来电视生态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互联网电视生态圈,一方面将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等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增;另一方面,基于智能互联网+,深度拓展运营与服务的变革及转型。

\

图示:微软操作系统部门执行副总裁 Terry Myerson 在宣布 Windows 10 的时候,使用了一张幻灯片来介绍“一个产品系列,一个平台,一个应用商店”- Windows 10 可以运行于从小尺寸的如可穿戴设备、手机、平板,到笔记本、桌面电脑、Xbox One,以及更大屏幕的设备,还有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更大胆一点揣测,如果未来云端和网络已经强大到可独立无延迟地实现跨屏操作,那么我们手头的各种电子设备可能都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由于强大的云端存在、网络速度和费率都满足条件,无缝跨屏操作完美无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极大的平台,任何拥有显示功能的设备都能成为一个供我们浏览信息或者工作的窗口。届时,就如电影《指环王》中至尊魔戒的法则—— “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至尊戒驭众戒)那样,互联网内容提供者会成为改善跨屏体验的主导力量。在最新的案例中,优酷是最早起步,也是最成熟的互联网内容提供者。

多屏合一的实现路径:强大的技术+丰富的内容

古永锵在优酷成立之初,就曾表达了对于“多屏合一”的期待:“我们做微视频,公司的名字叫‘合一网络’,‘三网合一’就是我们当时的根本理念,我们的目标是,在十年之内,将所有的终端都打通。”

如今,新移动时代的到来,成为促使阿里巴巴与优酷土豆结合的重要因素。身为国内巨头之一的阿里和优酷土豆的深度合作正是做着上面笔者大胆揣测的事情。笔者认为,阿里和优酷土豆各自的优势,在“多屏合一”上的尝试值得期待。

首先,阿里巴巴不仅拥有基于TV端的硬件、系统、内容所形成的阿里巴巴家庭娱乐服务平台,还投资了魅族手机,形成了跨屏融合的基础,而日臻成熟的阿里云业务,也为无缝跨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从优酷土豆角度而言,不但网络了最新最全的版权内容,更是爆发了《老男孩》、《侣行》、《暴走大事件》、《罗辑思维》和《万万没想到》等多款优质视频内容,与阿里的合作能够将这些优质内容资源的长尾效应进一步扩大到移动端、电视屏端,从而实现商业上的规模效应。

\

“多屏合一”似乎起步得有点晚,但互联网发展瞬息万变,每一行代码都是技术前进的一小步。“多屏合一”这个多年前就已经被誉为未来内容呈现发展趋势的技术,只要有像阿里巴巴和优酷土豆等国内巨头,Apple、Google等国外巨头,不断地在内容上和硬件上的尝试,才有可能将多屏无缝切换这个愿景实现,让内容呈现更加的灵活便捷。阿里和优酷土豆的深度融合,让“多屏合一”的愿景离我们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