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分钱不花,每月打1000分钟免费电话

2015-11-07 19:57:14来源:极客公园作者:

作为一个对打电话有着强烈追求的人,1000 分钟通话时长是我每月的上限。比如我要给千里之外的姥姥、姥爷、爸爸和妈妈每个月分别煲 1 小时电话粥,这就是 4*60』=240 分钟了。加上平均 6 个 60』的电话采访,加起来大约 600 分钟。

作为一个对打电话有着强烈追求的人,1000 分钟通话时长是我每月的上限。比如我要给千里之外的姥姥、姥爷、爸爸和妈妈每个月分别煲 1 小时电话粥,这就是 4*60』=240 分钟了。加上平均 6 个 60』的电话采访,加起来大约 600 分钟。不完全统计其他各种需求,总之不会超过 1000 分钟。

我是如何做到免费打这 1000 分钟电话呢?


首先解决家庭内部 240 分钟的通话「问题」,我下载了腾讯的「微信电话本」,让我的家人也下载了这个 App,这样一来,在有 WIFI 或 3G 信号的地方,可以走流量免费打给家人。微信电话本需要你和联系人都安装它,优点是在有网络的地方可以任性打,缺点是会耗费流量,所以我一般只在有 WIFI 的情况下才使用。

然后解决第二个 500 分钟的电话采访。为了满足我对工作电话的狂热需求,我下载了阿里巴巴的「钉钉」。因为我是 2015 年 6 月 1 日前注册的钉钉用户,再加上我所在的企业是钉钉的企业注册用户,每个月有 500 分钟的电话特权。钉钉打电话的方式是:发起呼叫-回拨平台呼叫本机-本机接听-等待被叫方接听。这个过程简单解释,就是你只需要打过去,然后等待接听就好了。
再解决一个 100 分钟。

用完了钉钉的免费额度,我还下了一款「来电」——也是腾讯出的一款免费电话软件。来电每月可以打 100 分钟,如果我邀请好友还能再加上 30~50 分钟。
来电和钉钉的使用方法一样,都是回拨。

回拨的好处在于不耗费用户自己的流量,用户只需要在拨通时打开 3G 网络或者在 WIFI 环境下耗费不超过 1Kb 的流量,这个流量几乎可以忽略为 0。等到电话中心收到我的通话请求后,回电给我;电话中心会同时继续呼叫对方,等对方接听后,双方就能通话了。缺点是回拨的时候,要等上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

到了每个月的最后,我还会用下 YY 出的免费电话「微会」,可以打 100 分钟。中国电信与网易合出的易信,可以打 260 分钟。如果还不够,还有中国移动的飞信、触宝等可以选择。

免费电话对互联网厂商有什么好处呢?

免费电话 App 在这一二年快速风靡,互联网厂商、运营商都快速入侵这个领域。提供免费电话的背后,其实是互联网厂商向运营商买单。付出高昂的成本对免费电话厂商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搜索、浏览器、企业级都成为争夺互联网用户的入口,免费打电话这件事,也在成为厂商们争夺用户的新焦点。
之所以阿里、腾讯、360 等前后相继推出免费电话,根本意图则是通过免费电话快速争夺用户,及用户电话号码背后的核心社交关系。


每个人的通讯录都是一个核心的关系数据库,掌握了一个人的电话,就可以充分利用运营商号码关系的价值。

其次,电话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使用手机过程中频度最高和依赖性最强的功能,有的免费电话应用则是希望能够打造成 O2O 的入口,还有的电话应用则是希望基于通讯录和社交关系,衍生新的商业模式。

总之尽可能让用户停留在应用内,快速形成入口。

免费电话App 的技术门槛高吗?

一般来说,免费电话的技术实现需要 App 端、中间的技术厂商以及运营商三方结合在一起。中间的技术厂商是很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免费电话的技术厂商 Twilio,几乎承接了 AT&T 在企业领域的所有资源,在中国有容联云通讯、华为 CaaS 等厂商。这些中间厂商的角色是先从运营商租用大量资源,然后以软件接口的模式将资源提供给 APP 开发方使用。

为此我请教了容联云通讯 CEO 孙昌勋,他们为阿里钉钉、百度、腾讯的免费电话都提供技术支持。孙昌勋告诉我:「免费电话首先要在技术上对通话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压缩和流程传输。实现音视频通话,采集到的数据量非常巨大,如果不压缩直接上传会对宽带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是一段视频,就要把视频中的每一针图片都压缩变小,每一针图片本来会有几兆大,压缩之后变成几百 K,相应的音频压缩到十多 K 存储大小。」

「压缩之后进行互联网传输,国内的互联网由于本身稳定性较差,互联互通效果尚不佳,经常出现网络拥塞。视频和语音通讯对网络的要求极高,一旦网络卡断,就会出现传输中的信息丢包。国内的网络宽带足够,造成通讯中断和延时的主要原因就是丢包。」

「因此在技术上就需要提前遇见可能丢包的情况出现,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丢包现象,就在发送时交叉发送冗余包,再将收到的重叠数据替换。最后进行解压,完成整个数据传输的过程。」

免费电话的第二个技术门槛是资源门槛。「中国目前有 3 大运营商,加上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区号,想做到在全国各地保证良好的传输效果,就必须在全国布好一张资源网。比如容联云通讯花费 2 年的时间在各地租用 IDC 资源、云计算资源和运营商资源,通过这些互联网资源完成用互联网打电话,与运营商的交换设备和外呼线路连接。」

那么在应用端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呢?在应用层面,免费电话 App 需要解决的是电话的业务逻辑,比如语音算法的优化、网络传输的优化,自动接听过程中不同终端设备的适配等。在具体的功能上,最难的比如现在很多免费电话推出的多人通话功能,由于每位打入电话的人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有的人在会议室环境会很安静,有人在室外可能带着背景噪音,当这么多语音输入叠加在一起混音时,会严重影响到整体的电话体验。为了保证用户能够得到高品质的电话会议体验,还要在 App 端做大量的优化工作。


首先,在多路混音过程中会识别平稳白噪声,把正常的语音和噪声区分开,并对噪声进行抑制;对于特殊的有色噪声,抑制的难度非常大,在通话面板上进行提示,管理员可以根据提示对噪声来源设备静音操作。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验证。保证音质和稳定性。

如果我们都打免费电话,运营商会消失吗?

打电话是即时通讯中依赖性最高的一种交流方式,从最开始的运营商服务,演变到 QQ、微信等即时通讯,再到目前火热的免费电话,不得不引出一个非常专业的词语——「OTT」。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
比如虽然 170 虚拟运营商也可以提供给用户优惠的计费模型,但 170 只是一些互联网巨头租用了运营商的服务,其本质还是传统的运营商服务,但因为其并不涉及到由互联网触发的环节,所以并不属于 OTT。170 与免费电话 APP 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业务。
但全球最火热的免费电话 Skype 就是及其典型的 OTT 服务。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基础运营商不断向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开放资源,为小企业提供「找的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打造创业创新的支撑环境。借着这个机会,新兴企业和创业团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能力与运营商的管道,开发出了更丰富的应用。这样一来,用户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例如一家免费电话不好用,可以采用另外一个 APP。

不仅电话、短信,包括一些行业应用,如给企业提供的电话会议,以及彩信等都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而且会有更多新的需求被激发,比如车载电话,电话与家里智能设备通信。

未来,用户在语音电话上的投入的时间和费用也是增加的。
在语音通话逐渐演化的过程中,运营商最终会以经营流量为主,当然运营商也可以做免费电话应用,但这个市场一定会变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运营商将更偏重基础投入,比如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消费级层面由运营商和 OTT 厂商来共同参与。

美国通信行业和中国有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市场特征是有 4 个主要的运营商 AT&T、Verizon、T-Mobile 和 Sprint 形成鼎足之势,互相之间不断在服务和价格上展开竞争,然后以发展合约用户为主。在美国也有类似企业提供免费电话服务,比如 Twilio 代理了 At&T 在企业通信领域的业务,而且双方合作非常愉快。Nextmo 转做短信类服务。Facetime、Viber、Tango、Skype、Line 这些软件都可以拨打免费电话。欧洲和美国都有 VOIP 运营商,通过发放牌照,能够正当经营这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