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微信公众号“江湖”:草根自媒体崛起之路

2015-03-05 10:31:27来源:华商报作者:刘斌

有这样一些人,不经意间玩转了微信公众号,成了草根自媒体,引来广告投放,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还有一大群人,正在用手指划拉手机,发发微信,完成一单单商品交易。微信真能赚钱吗?微信要怎么玩才赚钱?微商们如何完成造富神话? 微信正在成为一台台“点钞机”。

有这样一些人,不经意间玩转了微信公众号,成了草根自媒体,引来广告投放,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还有一大群人,正在用手指划拉手机,发发微信,完成一单单商品交易。

微信真能赚钱吗?微信要怎么玩才赚钱?微商们如何完成造富神话? 微信正在成为一台台“点钞机”。

以6亿用户为基础,拥有800万自媒体公众号的微信,不但成为改变阅读方式的新力量,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谋生工具。

有这样一些人,不经意间玩转了微信公众号,成了草根自媒体,引来广告投放,赚取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还有一大群人,正在用手指划拉手机,发发微信,完成一单单商品交易。

微信真能赚钱吗?微信要怎么玩才赚钱?微商们又是如何完成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的?本期原点周刊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凌晨4点30分,王江涛轻轻将笔记本合上,关掉台灯,在黑暗的屋子里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这一天的工作完成了。

2013年11月,王江涛刚刚从供职多年的一家广告公司辞职,专职做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那时,他的以西安本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公众号粉丝数是12.5万人。一年后的这个月,他获得了8万余元的广告收入。幸福来得很突然。

“在广告公司上班时,经常与企业高层打交道,辛苦拉广告,一个月下来,钱却少得可怜。”王江涛说,“那行看上去光鲜,其实都挺苦逼。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心理落差挺大的。”

在西安,王江涛曾经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如今,一切似乎即将要成为现实,只是依靠的是曾非主业的微信公众号。“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王江涛说,他喜欢小米CEO雷军的这句话。

\
在西安雁翔路一个居民楼里,张新阳的运营团队在这里办公

从不挣钱到半月赚8万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23日上线,最初叫“官号平台”,后又改为“媒体平台”,几经易名,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2013年8月5日,公众平台升级到5.0版,并将公众号划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微信公众号刚推出时,响应者寥寥。5.0版本上线是一个分水岭。微信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11月公众号用户数突破100万,而今已超过800万,日均增长数上升至1.5万个。

“我注册得很早,差不多在2013年6月份。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没想过要把它当成事业做,真正发力是在2013年11月。”2014年12月12日下午,在城北一家咖啡馆,王江涛告诉华商报记者。

王江涛今年32岁,户县秦镇人,祖辈以务农为生。大学毕业后,他混迹于广告行业。王江涛起初创建公众号,是希望通过微信平台给客户做一些附加宣传,以博取好感。

经过反复考虑,他将公众号内容定位于特色餐饮的广告宣传。“6月份开始做,后来发动朋友凑了500个粉通过了微信认证,发的东西刚开始只有几个人看,最多也就几十个人。但过了11月份,就发现粉丝增长很快,到了年底,稀里糊涂就做了4500多个粉丝。”

2014年3月,微信的红火持续带来了红利,他的公众号粉丝每天以数百人的速度增长。“自媒体不是媒体。”王江涛说,“我把一些西安的热点新闻或者评论发上去,结果看的人很少,转发量更少,所以就觉得自己定位错了。”

王江涛开始研究用户心理。他发现有两类资讯最受关注:一类是本地的特色小吃和美女;另一类是西安本土乡音,像秦腔、陕西话版搞怪的视频等等。明确定位之后,他开始重点发力。每天在网上阅读百篇以上文章,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再进行二次加工。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效果出奇地好,转发量很快过万。

最让王江涛鼓舞的是,有一次发布的一篇超过10万人次阅读量的资讯,内容大概是关于“西安女神”的,创造了单日1700多人的粉丝增长。此后,他的公众号里就经常出现阅读量10万以上的文章。最近的一篇是长度3分21秒的《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视频。

“读者的兴趣点很难把握,我能做的,就是对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用心对待,把兴趣点找出来。”王江涛说。他从以前的一两个小时的编辑时间,形成了如今从晚上7点开始到次日凌晨4点钟左右的编辑时间。

“2014年9月之前,微信基本不挣钱。媳妇很不理解,说你做那个干啥!”2014年9月,腾讯官方推出了“广点通”业务,微信公众号粉丝过5万就可以申请该业务——腾讯会在公众号下面投放广告,并且与公众号拥有者分成。按广告单条点击量兑现,每条大约0.5元至2元钱不等。对于王江涛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转折。

“以前不知道咋用微信挣钱,偶尔会给一些商家发软文广告,费用大概是单条3000元。但这样会招致用户反感,软文广告真实的点击量也不高,所以当时很困惑。”王江涛说。

申请“广点通”后,依靠稳定的粉丝,王江涛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加速赚钱,2014年9月2.1万元,10月份3.7万元,11月8万元,12月前半个月的8万……

用公众号介绍一个真实的美国

对比王江涛的西安本土生活公众号,王永超创建的讲述真实美国生活的微信公众号,以近46万粉丝的巨大优势登顶海外生活类微信榜首。

王永超也是户县人,2003年进入新媒体行业,先后在多家门户网站任职。2012年1月,他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始了访问学者之路,2014年1月他发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背后巨大的价值后,决定提前归国,这时距离他的公众号创办仅两个半月。

创办这个公众号,与他对美国认识的变化有关。因为做媒体的缘故,王永超曾自认为对美国比较了解,但美国生活两年后他发现,之前的很多认识是错误的,“关于美国,胡说八道的很多。”

“去年流行一个很牛×的谣言,说中国护照上说‘请严格遵守当地法律’,而美国护照上则说‘政府是你强大的后盾’,传播很广,有很多人信了,但事实却不是那样。”

在美国生活期间,他发现美国并不是国人看到的那样完美,比如警察会对站街女钓鱼执法,纽约街头也有很多人闯红灯,暴力也时常困扰这个国度……“我决定做一个自媒体,介绍一个真实的美国。”王永超说。从开创公众号开始,他就将其定位为由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写亲历亲悟,“旅游一趟看到的美国只是表象,并不真实。”由于内容坚持原创,他的公众号粉丝增长非常快,平均每月4万多。

“我现在有60多名的签约作者,都是长期生活在美国的男男女女。”王永超告诉华商报记者。由于曾长期在媒体工作,他利用这个圈子中的人脉和资源,和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以及《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读者》等杂志达成合作,开辟了公众号同名专栏。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媒体获得了优秀的作品,而他的签约作者获得了千元左右的稿费,而他,拥有了原创文章的免费使用权,包括使用在公号上以及《这才是美国》这本书里。据悉,这本书1月底上市。

“我最大的优势是我拥有的粉丝群体”

王永超放弃美国的访学生活回国就是为了立足自媒体创业。2014年7月,他的公众号粉丝超过30万。在政策的支撑下,他在北京海淀区留学创业园创办了公司,不仅得到了免费的办公场地,还以海归的身份无偿得到政府1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

“我最大的优势是我拥有的粉丝群体,他们都是社会精英,或者说他们都对美国生活有向往,要么想留学,要么想移民、生孩子,或者去旅行等等。”王永超说,“所以,我打算开发一个问答产品,免费解答美国移民、留学、旅行等问题,线下提供这样的服务。”

目前,由“广点通”带给王永超的收益是每个月2万元左右,他也会接一些广告,如12月份海南航空开通北京到美国波士顿的航线,就投放了一批微信广告,王永超的微信公号因为拥有庞大的精准用户成为首选。

“一条广告推送一次 6000元-20000元不等,每星期我会投放2条左右的软文广告。”王永超说,“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用户最多,投放的广告也是最多的,虽然我在西安,但西安没有一个商家来找过我。”

有一次,西安一家4S店打算投放广告,但出于对微信的不了解不信任,要求免费试验两次,被他拒绝了。王永超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微信广告可能会在明年爆发,因为手握广告投放权的领导们,对微信这个精准投放平台的了解还有个过程,二是任何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总是先北上广沿海,后到西部!”

“陶醉于草根自媒体,赚钱不是第一位的”

相对于上述两个公众号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的规模,46岁的张新阳则有一个12人的微信团队,每个月仅人员工资开销就有4万元。

张新阳做商业地产运维和管理起家,近年来又增设了一家旅游公司,属于地地道道的商人。去年的某一天,他突然发现微信公众号后,就动起了做个自媒体的念头。“我平时爱看书,就想有个自媒体,分享人生中领悟到的理念。”2013年8月1日,张新阳的第一个公众号上线,除了介绍陕西旅游景点和小吃美食外,最大一部分业务就是推送景点打折门票,为自己的旅游公司和淘宝店引流。

“一天编辑两条,文章都是从互联网上来的,有的需要编辑,有的直接粘贴复制就发上去了。”张新阳说。后来,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自媒体理念,那就是“知性、探索、日行一善”。不久后,他的另一个更接近这个理念的微信公众号诞生了。目前,这两个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分别达到了7万和8万。

他说:“我一直很陶醉于一个草根,能做一个拥有几万读者的自媒体。赚钱对于我来说不是第一位的,我更喜欢扩大公众号的知名度。”

坊间有一个说法,如果微信公众号超过1万粉丝,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粉丝,就相当于一份报纸;超过100万粉丝,那就相当于一家有影响力的地方电视台。

张新阳的野心是做一家“电视台”。从2013年12月份开始,他又先后增开了6个公众号,加上前面两个,他旗下运营了8个粉丝数量大小不等的公众号,总体粉丝数量超过了25万。

自媒体如何商业化依旧是个谜

“我们都没做过媒体,属于黑灯瞎火里面找亮,最后发现了两条规律,一是你做得越不像媒体就更能成就自媒体;二是照着电视台的栏目做,它做什么红火我们就做什么。”张新阳说。

基于理念和风格统一的考虑,他的12人团队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编辑流程:基础编辑加工在网上找的素材,组稿编辑根据这些素材做推送方案并负责内容拼接,责任编辑负责最终定稿。张新阳和一位主编则负责最后的审查工作。他们的一篇题目为《将军发飙: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中国》的文章,当天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粉丝当天增长1500多人。“有了几篇这样的文章后,我们就找到目标了。以后就专找这样的文章,但是问题在于,99%的文章可能阅读量一般,只有1%是超过10万的,那1%究竟是什么呢?”张新阳和他的团队不断总结着。

“我们现在还必须考虑盈利问题了。广点通这两个月能给我们带来1.8万左右的收入,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任何一个没有盈利的团队都难以长久。”张新阳说,“我考虑下一步还是要做电商。”

虽然运营8个公众号开支压力巨大,但张新阳坚持不做硬广告,他认为这是“信息垃圾”。他更倾向于别人基于对这个媒体平台的品牌认可而主动支持。

2014年11月开始,他做了一个尝试:寻找合作厂家,印制带有他们公众号标签的棉袜,比外面的质量更好但价格更便宜,3双29元,但购买者并不如想象的多。现在,张新阳又决定发展线下活动,号召粉丝出来吃喝玩乐。

“我打算用10年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一家好店需要一百年才能留下自己的品牌价值,而我们至少要坚持10年。”张新阳说,“现在,我还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