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穹顶”之下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行动派?

2015-03-02 16:15:30来源:威易网作者:

这两天,柴静历时一年的时间、自掏腰包一百万元完成的演讲纪录片“穹顶之下”刷爆中国的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她讲述的主题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雾霾,要讲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该

这两天,柴静历时一年的时间、自掏腰包一百万元完成的演讲纪录片“穹顶之下”刷爆中国的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她讲述的主题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雾霾,要讲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

柴静说,她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她有了女儿,一个母亲,出于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雾霾越来越严重,呼吸越来越困难的环境中长大的初衷,决定去寻找雾霾元凶。于是有了这部震动无数中国人的视频演讲。

柴静从央视辞职之后的首秀可谓轰动异常,她充分发挥了自己调查记者的专业素养,抛开体制的立场和空间束缚,做了大量翔实的调查和数据收集,深入各个有关现场,采访了大量的专家和政府部门,最后通过一场ppt演讲的方式,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和形象的比喻将十分专业的污染问题讲述的深入而透彻,再完全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一下子引起轰动,引爆了舆论场,引发了无数人对于雾霾问题的切实关注,其影响可能是几年来媒体那么多相关报道都无法相比的。

成功的启蒙运动

这件事情本身就值得尊敬和庆贺。它至少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雾霾到底是什么,它到底主要来自哪里?而造成雾霾污染如此严重的根源性问题也已经基本讲述明白,让更多的普通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就像崔永元所说的,柴静这部“穹顶之下”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启蒙方面。

是的,柴静调查的结果很多我们之前都知道。它再一次系统而明确的告诉人们,造成雾霾污染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占到60%的比重,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中国煤炭的消耗量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但是却不能做到煤炭燃烧排放的有效处理,监管不力,形成企业肆意排放、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而石油的问题就更加复杂,除了作为工业原料,和我们每个人出行密切相关的汽车是消耗石油的主力,包括汽油车和柴油车。具体到北京,近40%的PM2.5是由于汽车排放造成的,这个数字应该没有多少人再有异议。汽车排放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两个,首先是车越来越多,这是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谁也不想压抑自己享受的欲望,于是北京拥有了500万辆汽车,于是造成摇号中签比例每年创新低。雾霾再重,车却还是要争着买的。这是人性的悖论。

不能阻止人们购买燃油汽车,那么就只剩下提高排放标准和油品等级这个办法,可偏偏我国的燃油标准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而一个等级就意味着10%的排放,原因就是中国的石油产业被中石油、中石化垄断,他们还控制着负责燃油等级标准制定的相关技术委员会,借口各种原因延缓油品标准升级,由此造成中国的油品质量普遍相对较低。

到这里,我们面对的基本就是一个死结。

解决方案还少一个

柴静在演讲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针对能源体制的,专家呼吁能够改革能源体制,放开能源市场,打破两家央企垄断石油产业的局面,这显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解决方案,除非中央下决心强力推动,否则无法实现。另一个则是对呼吁我们每个人尽量减少汽车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对身边的污染和排放能够积极参与监督等。这后一个方案其实有赖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参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除了柴静给出的这两个解决方案,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显然不是。

既然汽车业在雾霾污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最根本的办法自然是改造汽车业,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这是柴静的解决方案中所缺少的。

而事实上,汽车业也的确到了大变革的前夜。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登上舞台,这两年,风行世界的美国特斯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汽车业的变革方向

正因了这个社会历史趋势,一些网络和科技公司也在抢占这个市场先机。在美国,除了特斯拉之外,苹果公司也正在组织团队开发电动汽车。而在中国,靠视频起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乐视,在年初发布了自己的乐视超级汽车“SEE计划”,要造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对汽车进行重新定义。并已经在硅谷建立了超过260人的世界顶级研发团队。

曾有美国记者问乐视董事长贾跃亭,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做电动汽车,贾跃亭的回答是:“这是我们的梦想和激情所在,看看中国的天空吧,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有会希望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和柴静的主动调查类似,这是一个企业家对于中国日益严重的雾霾作出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柴静作为一个曾经的调查记者和母亲,去调查雾霾的元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从我做起,乐视贾跃亭则是用更加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来力求改变产业现状,解决汽车污染。他们都在这个“穹顶之下”尽自己所能改变现状。

既然让人们放弃汽车出行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和老板能够行动起来,用实际的行动和产业升级,驱逐那些传统的“劣币”,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雾霾的治理就会快的多。

行动者需要鼓励和支持
 
但是,有一个现象不得不让人感到诡异和遗憾。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引起巨大的传播轰动之后,随即又遭到一些人的攻击、质疑和谩骂,当中充满了各种阴暗、恶毒和不可理喻。

有人从其能动用人民网这样的官方资源,又选择两会前夕爆出就说她在和官方媾和,有人则从其私生活出发,翻出她赴美产子的事说她没有资格调查中国雾霾,有人则骂她挑拨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这些撕裂且对立的结论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些人缺乏基本的是非道德和辨别力呢?

柴静调查呼吁的是事关我们每个人呼吸的生存大事,攻击者却完全不顾她所彰显出的专业、良知和公德心,而肆意的进行嘲讽和谩骂,这实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奇葩现象。

难怪有人评论:“我甚至开始觉得,对待这个纪录片的态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理性与否、真诚与否的最好的试金石。”

某种程度上,柴静的遭遇和当初乐视贾跃亭提出要做超级电动汽车时有些类似,除了赞赏和鼓励,乐视和贾跃亭也迎来很多质疑甚至恶意的冷嘲热讽,集中在一个视频网站起家的企业怎么可能造的出汽车?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这些困难岂能是你小小的乐视能够解决的?你怎么不去造火箭啊!简直是痴人说梦云云。

但行动派和犬儒主义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为了梦想而坚定的去努力,后者却只知道不负责任的嘲讽一切、怀疑一切,哪怕别人所做的也是为了他的利益。

柴静用她的方式激起更多人对于雾霾问题的关注,这是解决的第一步,相关产业政策和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当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像贾跃亭和乐视那样,主动把社会的责任和企业的战略结合在一起,引导消费和产业变革,那么这个过程将会主动的多、快得多。

至于我们普通人,用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对待雾霾治理,从自身做起,总比只知道网上吐槽要强得多。

关键词: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