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规模化生成:App工厂的生意经

2013-05-12 11:57:31来源:APP运营人作者:

企业app的兴起,让移动互联网无疑必将列入2013年中国网络热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移动设备上网产生的流量已经占到了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2%,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15

企业app的兴起,让移动互联网无疑必将列入2013年中国网络热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移动设备上网产生的流量已经占到了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2%,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15亿。

面向小企业、个人提供App云服务是一个生意经,Conduit公司主要以网络工具栏和网络应用商店著称,此前其耗巨资收购网络应用出版和发行领域中的一家创业公司Wibiya,其业务主要为出版机构的网站提供社交功能,从而增加这些网站的用户数量。Conduit Mobile的诞生,则是Conduit把商业策略从互联网延伸到移动互联网。

1

Conduit Mobile建立云平台为基础的自服务机制,金牌服务39美金/月,铂金用户99/月,包年用户1499美金,核算下来一年不到一万块。付费用户无访问限制,App可以发行到ios、andriod、html5等平台。

2

Conduit Mobile的服务模式很简单,只要你有一个社交网络账号,或者一个网站,不需要你懂太多,其他的事情你只要做出选择,无论是社交网络开放平台(Twitter、Facebook、LiveAlbum、Instagram)、通用性的内容(新闻、事件、网页链接)、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还是个人信息,它将这一切整合到手机里。

最近,Adobe在中国推全新数字出版套件―― Adobe Digital Publishing Suite,与之前一系列版本不同的是,奥多比将该套件的重点放在了iOS和Android两大移动平台上。该款数字出版套件的特色在于不仅可以创建制作内容,在后期的管理与分发、分析中,更能体现整个套件的优势。包括《TIME》、《国家地理》等北美销量排在前五名的杂志均使用了Adobe的该款数字出版套件进行iOS及Android平台数字杂志的创建。DPS professional 版6000美金/年,企业版有2万、5万、12万美金/年等几个版本,这种价格体系毫无疑问绝对不是小企业和个人的理想选择。

3

 

在商业级和个人级中间,还有一种可能存在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有两家比较典型的企业谋易和奥博科贝,他们提供轻量级的平台服务,内容商依托他们的软件,制作媲美专业级的移动产品。产品价格根据需要,个人版和企业版的产品从5000到10万人民币不等。他们所倡导的无非是提供工具化生态系统,技术将不是众多内容提供商进入移动应用时代的门槛,借助类似的工具化生态系统,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内容提供商乃至个人作者都将有机会创造全新的“电子书”。

听起来很美妙,也更容易讨好内容商。但工具化系统能够成功的关键还包括产品形态和创意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产品营销推广的策略是否得当等等。将纸媒格式搬到移动平台上的做法已经失效,没有新价值消费的内容,或者内容富媒体形态过度包装,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如果说商业级的数字内容服务是做加法,帮助出版商打通从内容生产到移动渠道销售乃至于用户行为分析等全流程,内容商用专业的人使用专业的产品做专业的事情。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则是做减法,用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案为小客户提供大众级、准专业的事情。Conduit Mobile和adobe从产品模式上毫不相干,但从服务模式上则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潮流。

与adobe服务更接近的案例是Mazdigital,这家号称要改变整个出版业的新创业公司刚刚拿到1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简单来说,Mazdigital只需要你做三件事,上传PDF、增加富媒体交互功能、上传AppStore。

4

工具主义的崛起,促进了App的快速繁殖,但我更担心两件事情,数字内容如果更加批量化的方式被技术平台量产,我们是否会丢掉内容创作的灵魂(创意展现、内容价值)? 国内已经有APPbyme这样的网站,它也极有可能演化成一个“垃圾”App工厂,定制平台靠广告联盟生存,小企业、个人使用免费但带有广告插件的App。

无论云端还是客户端,无论是轻量级工具,还是商业级套件,最重要的是为自己把好脉,选择合适的、发挥自己擅长的,对于开发商来说,技术可以“偷懒”,但创意不能缩水。对App的发展,很多互联网大佬都表示出强烈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对企业app的应用,更被誉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点”。

关键词:移动应用App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