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互联网科技公司围绕专利产生了一系列里程碑性质的事件:去年北电6000件专利组合拍得45亿美元,紧接着Google花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补充自己的专利库,微软今年4月份更是以125万美元每项的单价收购AOL 800多项专利。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表明专利之春已经来临,虽然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专利泡沫的担忧,但是不可否认拥有自己的专利组合,创业公司面临竞争时能够显得更加从容,面对收购时也更有筹码提高交易价格。
那么创业公司到底有没有必要提前布局自己的专利战略、如何布局以及专利申请的大致流程如何,我们邀请到创新工场前法务负责人,现任美国硅谷科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裘伯纯分享了他的看法和建议。
资源较为紧张的创业公司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需要申请专利?
两种情况:对于注重用户体验、产品开发速度和用户量增长的创业企业而言,由于对技术的要求不高,短期内也不会遭遇技术垄断,因此从专利战略的角度来说暂时不需要考虑申请专利。
而对于技术领域要求较高或者有自己好的发明的企业来说,则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获得小范围内的技术垄断;使竞争对手无法使用我们的发明,或者被迫痛苦的绕开我们的技术,这就使我们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不过如果公司只是申请一两个专利的话,用处不是特别大,无论在将来的专利诉讼、授权或者在评估公司价值的时候,数量很少的专利价值是非常小的。公司只有申请5到10个专利形成一个完整的专利组合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形成价值。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有了一项好的发明,投入市场之后其他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模仿,那么这家公司不仅仅应该为这项发明本身申请专利,还应该通过内部流程的开发,挖掘其他的可以申请专利的点,形成一个专利组合,这样才能够为这家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优势。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专利发掘的过程,是在专利管理的过程中被很多公司忽视的。我们建议公司应该设立一套规范流程,让在公司内部最了解研发的团队,像工程师,CTO,有时候是CEO,去挖掘最值得进行专利保护的公司创新,并申请专利,从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专利组合。比如说,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发明披露表和专利披露表给技术部门填写,只需要简单回答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比如产品现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新的想法、技术可以改善,然后公司内部或者外部的法律专家就可以帮忙看一下,看看是否可以申请相关的专利。
如何布局好自己的专利战略?
这一点上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专利意识,我们认为创业公司可以从两方面增强专利意识:首先是申请专利的时间。根据中国的专利法,如果企业将一些发明用于新产品,那么一旦产品被公开,发明人就在法律上永远失去了对这个产品去进行专利保护的机会。在美国这种情况会有一年的宽限期,但是在中国没有,因此很多公司会犯这种错误。所以我们提醒这些公司,一定要在产品公开上线之前充分发掘其中好的发明,系统的申请专利,维护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二点则是建立奖励机制,在提交专利申请的时候对当时参与了这个发明和研发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可以鼓励技术部门的专利发掘,也符合中国专利法的精神。
专利申请的成本和流程
政府的成本在1千元左右 ,一个优秀专利代理和专利律师准备专利文件、提交专利申请的费用通常在1万元,然后在专利提交后与专利局的审查员需要进行一至两年的谈判过程,大约需要2万元左右,所以每个专利的成本大约在3万元人民币。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专利申请的过程中除了上述费用,更宝贵的成本是高管的时间。一份高质量的专利申请需要团队的创始人、技术负责人或者工程师花五、六个小时和律师及专利代理人解释这个技术的背景,和市场同类技术相比它的改进和解决方案。然后形成一个流程图和外观设计图,并经过反复讨论完成一个专利申请文件,这方面需要花的时间还是很长的。一方面专利能为企业带来技术垄断的优势,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创业企业来说开发产品的速度、营销产品的速度是生死攸关的,因此创业企业需要特别衡量申请专利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从战略上去申请最值得保护的那些专利。
专利申请的具体程序大致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 撰写/准备过程(大约一个月)——与专利代理或专利律师面谈(关于技术领域、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发明提供了什么样的新解决方法、如果其他人用了这个发明怎么样等)。
- 提交专利申请到专利局——几个月后专利局会提供申请是否已通过形式审查的反馈。
- 申请之后约一年,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会提供第一次审查意见——这时申请人需要与审查员进行讨论和/或对专利申请进行修改,甚至根据负面的反馈考虑是否放弃专利申请。
- 约两年后,通常经过两轮关于审查意见的讨论,专利局会做出最后决定是否发放专利。
最后,裘伯纯总结到,专利的组合对于早期的创业公司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但是这两年市场上的并购交易反映专利组合的价值越来越大。随着大公司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借由减少知识产权的风险来保护他们的收入, 拥有丰富专利组合的初创公司也逐渐变成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抢手。而能够将自己定位成大公司减少知识产权风险战略的一部分的初创公司,能够使自己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收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