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没有围墙的竞争课堂

2012-04-13 15:05:55来源:IT经理世界作者:匡冬芳

最近,四处寻找创业机会的陈国栋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小心翼翼地翻出了前老板Steven的手机号,给对方打了一个电话:“Steven,我想买你手头搁置的那批东西。”

最近,四处寻找创业机会的陈国栋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小心翼翼地翻出了前老板Steven的手机号,给对方打了一个电话:“Steven,我想买你手头搁置的那批东西。”

陈国栋所说的“东西”是一大批Flash幼教课件的版权。四年前,陈国栋在Steven所创办的一家教育公司打工。Steven从韩国的一家幼教公司引进了一大批Flash课件做了汉化,创办了一个网站,以会员制的形式面向家长们销售课件。然而,这家公司只做了一年,就撑不下去了。包括陈国栋在内的几乎全部员工都被遣散掉,Steven将这个项目封存了起来,转而投资其他的项目。

在陈国栋看来,Steven的公司之所以做不下去,是因为当时移动互联网还没发展起来,在PC上让孩子学习动画课件很不方便,家长们购买数字内容的习惯也没有形成,而现在的情况则大为不同。有了平板电脑这种携带方便、互动性强、操作简单的终端,做教育应用的开发一定有着更广阔的市场。陈国栋便想以一个便宜的价格买下Steven手里的那些内容,做iOS平台的二次开发。

陈国栋读过那本风靡世界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他向记者讲述了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迈克尔·内尔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北部农村的一个奶牛场,正在自己的iPad上读一部科幻小说,一个打扫马厩的6岁小男孩走了过来。小男孩很好奇,内尔于是把iPad递给了他。在没人指导也从未见过电脑的情况下,这个小男孩开始凭自己的直觉使用iPad。他开始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启动应用程序,玩弹球游戏。

“iPad天生就是为孩子们学习而定制的。”陈国栋下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调查印证了陈国栋的看法。不久前,英孚教育和新浪教育频道、“工程师爸爸”在北上广三大城市3800名名家长所做的“父母对儿童教育类APP使用行为”调查中显示,49.6%的家长会“用移动设备教孩子学习”,22%的家长“用移动设备观察孩子学习”。

由于iPad以及安卓平板电脑的流行,一股教育应用开发热潮席卷全世界。教育类的APP,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应用类别之一。尽管这已经是一个红海市场,但陈国栋打算义无反顾地加入进去。“起点是有点晚,但还是要试一试。”他说。

以线上带动线下

教育类APP的泛滥成灾,给陈国栋的创业增添了许多风险,但却让“工程师爸爸”创始人李文华看到了属于他的创业机会。在2010年的时候,李文华还在盛大文学做技术总监。iPad刚发布不久,他就立即托朋友从海外带回来一台。在iPad里安装了一批儿童教育类应用之后,李文华很快发现,他那仅有几岁的儿子比他更痴迷于用iPad来玩游戏和学习。

不过,随着教育类应用的迅速膨胀,用户很容易迷失在应用的汪洋大海里,要找到心仪的应用非常难。李文华产生了做儿童教育类应用推荐平台的想法,这就是今天的“工程师爸爸”网站。“现在,国内95%的幼教应用开发者已经与我们进行了合作。”李文华对记者说。

成天与形形色色的开发者打交道,李文华对于他们有非常多的了解,他将目前国内做教育类应用的厂商分为三类。一是原本做纸质教材、教辅产品的传统出版社和教育内容策划机构,比如人教社、外研社、铁皮人美术等等;二是原来在PC机上做儿童教育类软件开发的企业,如洪恩教育,移动互联网给它们创造了新的机会;三是一些纯互联网背景的工程师团队,他们有技术实力,但在传统教育内容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比如创新工场投资的乐豚科技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势单力薄的个人开发者。

然而,正是因为原本拥有不同基因,这些参与者在迈进移动互联网的大门之时,其五花八门的心情和动机也不尽相同。

以传统的教育内容开发商铁皮人美术的转型之路为例。成都铁皮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铁皮人美术,铁皮人美术主要从事儿童书籍的选题策划、内容制作,通过授权中国内地和海外的出版社来获取收益。其创始人魏纬有长达10年的美术设计与出版工作经验,魏纬一直觉得公司活得很憋屈:尽管有很强的原创教育内容策划、制作能力,但铁皮人美术自身不涉及出版发行领域,所以存在毛利率低,用户反馈不及时,丧失营销定价权利等问题。比如,2008年,铁皮人美术创作《小鸡快跑》原创儿童读物,受制于传统出版业的各环节所限,这只名叫“叫叫”的小鸡一直都没能跑快,3年仅在国内外售出了3万套。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