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能手机崛起带旺本土配套产业链

2012-02-29 09:10:47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方南

开年以来,以中兴华为抛出的数张芯片采购大单为代表,MWC展会大量新机上市为标志,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与竞争大幕正式拉开。除了是最大的智能手机待开发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外,中国本地各类手机配套

开年以来,以中兴华为抛出的数张芯片采购大单为代表,MWC展会大量新机上市为标志,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与竞争大幕正式拉开。除了是最大的智能手机待开发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外,中国本地各类手机配套产业亦开始蠢蠢欲动,意欲分享市场蛋糕。最为“先行”的例子出现在触控套件行业中———“步入低价智能终端时代,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产中低端智能手机放量式增长,出于对成本控制的强烈需求,在大陆触控企业产能释放和技术工艺提升的背景下,本土触控业龙头厂商在国产智能终端供应链中对台湾大厂的替代进程正在加速,触控模组采购本土化趋势成型。”广发证券近日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智能终端触控产业采购本土化渐成趋势。这点同样受到了部分台湾研究机构的关注,缘起中国大陆触控产业崛起,首先会对台湾相近产业构成冲击。

触控产业受益智能手机爆发性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T 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为6700万台,较2010年的1780万台增长276.5%,预计2015年将达2 .49亿台,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8.8%。预计到2015年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平板电脑销量将占全球35.3%.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保有量已达8120万台,预计2015年末这个数字将达到3.89亿台。

国产智能手机崛起带旺本土配套产业链

智能手机方面,2011年全球销量为4 .69亿部,较2010年的2.82亿部增长66.7%。预计2015年将达到10.48亿部,其中亚太地区占39.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36.3%。其中2011年第四季度在苹果iPhone 4S大约3610万部销量的强劲推动下,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已超过2008年全年。广发证券研报认为,在步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内手机市场同样迎来智能机普及浪潮。据统计,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2000万台,中兴通讯智能手机发货量亦有1200万台,同比增长均超过500%。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业务将成为两家公司未来几年重点发展方向。”赛诺市场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国内市场总销量将跃升至1 .64亿部,在2011年的基础上继续翻番,中低端智能手机将占国内智能手机增量84%。再看代表企业中兴华为,前者将新增智能手机出货量定为2500万部,华为更在终端订货会中喊出了6000万部智能终端的年销售目标。

这种由中国大陆企业领衔的新一轮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同样被台湾从业者看在眼里。近来有台媒报道称,随着华为、中兴及联想等三大主要智能手机走量品牌相继推出多款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大增。该观点认为,这一趋势首先将惠及上游触控套件行业。在这方面,一直以来台湾企业有传统优势,但目前正被中国大陆相关企业从后赶上。

广发证券研报亦将智能终端增长中的最先受益者,定位在了触控产业上。

陆企有实力替代台湾大厂

“我们认为大陆触控行业已经取得良好的开端:一方面,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产中低端智能手机放量式增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终端需求;另一方面,大陆触控产业的成熟与壮大启动并加速着本土触控业龙头厂商在国产智能终端供应链中对台湾大厂的替代,采购本土化渐成趋势,大陆触控业的成长由此得到有力支撑。”不过研究报告同样提到了但随着产能的大幅度释放期的到来,下半年行业竞争将再次趋于激烈。

报告特别以中兴通信去年以来触控元器件采购的例子,阐述大陆触控产业发展机遇。“在2011年大陆众多厂家触控模组投产前,中兴通信大部分供货来自台湾大厂T PK、Wintek、牧东光电等。而大陆触控龙头莱宝高科间接供货苹果产能紧张,信利国际有限的触控产能被华为包下。不过随着大陆触控厂产能逐步释放,包括超声电子、宇顺电子、莱宝高科、深天马及欧菲光等企业开始进入中兴供应体系。”言下之意,目前大陆触控模组已完全能“独当一面”,替代台湾同类产品,瓶颈只是在产能上而已。

而这种情况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得到缓解,主要原因是各大大陆触控模组生产商产能投入开始进入回报期。报告认为,随着国产品牌在消费电子终端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与之配套的大陆触控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在降低触控整体成本的要求下,国产替代有加速的趋势。“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终端大厂大批订单转向大陆触控厂商,触控模组也曾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大陆触控厂商的份额也在稳步提升。”

隐忧藏于落后的脚步中

有鉴于中国大陆竞争者的迅速崛起,台湾电子产业研究机构亦对当地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担忧。甚至有观点认为,目前大陆触控面板厂仍以供应大陆终端业者为主,但也已有部分起步较早、技术水准较高业者成功打入国际主要品牌大厂供应链(以苹果为代表),其中以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为主。

国内调研机构出云咨询电子行业分析师白东益亦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这些技术品质相对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大陆企业,不仅仅在大陆市场上发展迅猛,更开始争抢台湾大厂的海外品牌订单。而这部分订单,特别是来自苹果的部分,本身作为一种品牌背书,让更多的下游生产商和品牌,把目光集中到中国大陆触控模组生产商身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陆触控模组企业已然能与台、日、韩企业站在同样的高度。其仍存在核心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联发科芯片、中兴华为手机一样,建立在高性价比的基础上。

白东益则认为,目前大陆企业频频获得大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井喷中的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只要质量合格,多少货都有企业买单。这样的情况下不容易体现出国内企业与台湾、日韩企业的技术差距。若此时大陆企业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放在产能扩张上,难免减少研发上的投入,不利于长远发展。特别是未来市场需求瓶颈产生后,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广发证券研报亦指出,大陆触控产业“高歌猛进”之余,应考虑“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触控产品毛利下滑”以及“技术路线”背后的风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