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roupon的罪与罚看团购网站运营

2011-09-16 09:52:51来源:《天下网商经理人》作者:

  拉斯科利尼科夫(tips:《罪与罚》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曾说,我要攫取统治这个社会的权力--不择手段。

  拉斯科利尼科夫(tips:《罪与罚》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曾说,我要攫取统治这个社会的权力--不择手段。

  同样的评价落在Groupon身上一点都不为过。从其进入中国第一天,其不择手段的疯狂挖人就足以让所有团购网站视其为敌人,更不要提其一贯的“挖墙角”之后“卸磨杀驴”。年初Groupon中国市场副总裁任鑫的离职甚至一度被视为抵制Groupon的先声。

  曾经,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美国公司,被誉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创立7个月即实现盈利,销售额从零到5亿美元只花了18个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就已高达13.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快实现1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而让估值突破10亿,Twitter用了3年,Facebook 也花了2年。就是这样一家公司,最近过得却并不轻松。

  随着规模的扩大,运营费用不断增加,Groupon目前正日益陷入亏损越来越严重的窘境。2010年,亏损额高达3.896亿美元。今年前两季度,亏损也已超过2亿美元。

  自6月初IPO申请提交以来,其上市之路走的更为坎坷。从“庞氏骗局”的说法到财务模型、会计审计标准引起的一系列争议,Groupon不断遭到各种质疑。分析人士更是对该企业模式的长期增长性表示严重怀疑。截至目前,公司已两次推迟了上市计划。

  Groupon究竟怎么了?昔日的快速崛起和疯狂增长,难道一去不复返了吗?“Groupon事件频出,傲慢的惩罚还有多远?”一家媒体对此总结到。

  历史 - Groupon崛起

  要了解Groupon的现在,必须先了解其过去。

  Groupon 前身是一家名为the Point的服务性网站。网站口号为“用行动解决问题,这比请愿要好,比募款要强”,号召大家用行动来解决共同遭遇的问题。但因为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注册,到了2008年10月,网站已处在关闭的边缘。尽管出师不利,但是the Point积累的数据给网站创始人安德鲁 - 梅森(Andrew Mason,也就是后来Groupon的创始人兼CEO)带来了新的机会。通过数据分析,梅森注意到在the Point上最热门的活动是团购。商业往往是这样,前一阶段的失败并不是无意义的,而会成为下一阶段的奠基石。对于梅森而言,创立新网站来发展团购业务是如此顺理成章,而他的朋友兼同事亚伦 - 维斯(Aaron With)则为新网站提供了名字——Groupon,即group(团体)和coupon(优惠券)两个词的组合。

从Groupon的罪与罚看团购网站运营

  另外,Groupon的诞生还要归功于早期投资人埃里克 - 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他为梅森提供了平台,正是他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Groupon。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莱夫科夫斯基共持有Groupon 网站的21.6%的股权,是该公司的最大独立投资人。按此计算,如果公司成功上市,其在Groupon中的资产数量将达到43亿美元左右。

  2008年10月的一天, Groupon网站上发布了第一条团购信息——“披萨买一送一!”据了解,有24位芝加哥用户参加了这期团购。现在Groupon的总部就在这家披萨餐馆的楼上。

  2008 年底,金融危机袭来,随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团购这种商业模式却迅速成为了经济衰败期的一种时尚。商家由于库存过多,自然愿意提供折扣优惠来进行促销。自 2009年1月起,Groupon开始飞速发展,人气大幅上升。几个月后,梅森决定将业务拓展到波士顿,随后又很快将业务扩展到了纽约和华盛顿。

  仅在美国,Groupon就曾在一个月内成功地将业务拓展到了15个城市。有段时间,甚至连梅森自己都感叹有些赶不上这种发展的速度。

  2010 年4月,Groupon 成功融资1.35亿美元,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参与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俄罗斯互联网行业亿万富翁尤里 - 米尔纳和硅谷的多家知名公司。2010年4月19 日,Groupon首次尝试涉足海外领域,将其业务拓展到了加拿大。5月,梅森收购了德国一家名为Citydeal的团购网站。

  需要提到的是,Citydeal成为了Groupon迈向全球的桥头堡。Groupon其后的全球收购,都是由该网站负责,高朋的开设也是由原Citydeal完成的。从Citydeal开始,Groupon业务覆盖的国家从原来的两个增至18个。

  2010 年6月,Groupon开辟了拉美市场,先是收购了智利交易网站ClanDescuento,并在巴西开设了一个名为ClubeUrbano的新网站;8 月,又进军俄罗斯和日本市场,收购了日本团购网站Qpod和俄罗斯团购网站Darberry的多数股权,并把上述两家公司的名称更改为Groupon。之后,又将业务拓展至新加坡、南非、印度、阿联酋和中国。

  到今年第一季度末,Groupon共有8310万付费订户,而2009年二季度末时,注册用户才仅为15203户,两年多以前,这个数字则仅仅只有12.2 万。截至今年6月30日,Groupon雇员数已从公司创立之初的37人发展到现在的9625人。公司当前的员工数量比创建于四年前的社交网站 Facebook超出近1000人,是社交游戏公司Zynga员工人数的两倍,是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Twitter员工数量的八倍。

  Groupon 用户数量为1.157亿,通过其网站购物的用户人数超过2300万。其业务范围也由最开始的5个北美市场扩展至175个北美市场和45个国家。而今年第二季度与Groupon合作的商家数量,也有一季度时的56781家上升到了78466家。同时,二季度等待与其合作的加盟商有近5万家,高出一季度 20%。

  莱夫科夫斯基这样评价Groupon:“我以前参与过一些高增长的科技企业。原以为我已经见识过超高速增长,但这却是超高速增长的平方。”Groupon惊人的发展速度,曾一度把谷歌、亚马逊等网络先驱当年的增长速度远远甩在身后。这个当初以披萨优惠起家的团购网站,如今已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其创始人兼 CEO梅森也因公司的高速发展,几乎成了“一夜暴富”的网络新贵。

  解读 - Groupon团购模式

  Groupon 作为一家团购网站,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它推行“一天一购”(One day, one deal),即每个城市每天只推出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这种模式让购买变得简单化,用户不用在网上逐一浏览和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避免了大量时间的浪费,降低了发现、选择、对比、决策等购买前的成本。
同时,它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由于消费者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推出什么,这使大家对Groupon充满期待,也使购物变成更加有趣。而且,限时、限量的特色,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紧迫感,让大家有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紧张。

  这种团购提供的主要为服务类商品,包括美容、酒吧、摄影、SPA等服务,且服务具有地域性。并通过尽可能低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商品的折扣可以达到两折、三折,甚至更低。通常,一般的商家都愿意与Groupon合作,提供商品或服务。然后Groupon通过电子邮件分销列表,把这些本地商家提供的优惠服务推荐给订阅用户。

  当团购人数达到最低人数限制时,团购就会成交,用户便可以使用团购优惠券享受相应的商品或者服务折扣。用户通过在线付款、购买服务之后,凭手机短信或打印的优惠券,到所在城市的团购商家进行消费。
Groupon 采取的是在线全额收费的方式,并与商家对团购的收入进行五五分成,从而Groupon获取到50%的佣金。而即使用户未激活或消费优惠券,也还是要先进行全额付款。据估计,约有20%被售出的Groupon优惠券并未被使用,这对于商家和网站来说,简直是坐享其成。

  在这种交易中,消费者获得了方便和实惠,商家足不出户便可以招揽到新客户,在增加销量的同时拓展了业务范围,同时,还为商家免去了提前付款的风险,这种方式使商家获取新客户的成本比任何手段都要低廉。网站运营商也通过佣金增加了收入。三者可谓各取所需,资源分配和利用实现了最大优化。

  这样,从本质上讲,Groupon更像是一个进行在线推广的广告平台。商家与其合作的目的,绝不仅仅为了销售产品或服务,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拓展顾客群和业务范围。简单说,就是如此压低折扣的商品或服务仅在网站销售一天,即使销量再大,也难以给商家真正带来多少利润,况且网站还要从中抽取50%的佣金作为回报。

  商家在Groupon上的销售也许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可能亏本。而吸引他们合作的真实原因,恐怕是想借助网站平台对自己进行宣传推广,而其所支付给 Groupon的高佣金,其实就相当于广告费。Groupon上登出的折扣信息,则取代了商家传统的“传单”,帮助商家通过邮件营销等手段进行网络推广,将其广告效益最大化。

  对大多数商家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高额广告费用投入后,未能形成购买。而Groupon的团购模式,恰恰避免了这一问题。通过Groupon这一平台“做广告”,不但能将广告效果最大化,还能形成全额付款前提下的即时购买。而当团购人数不足、未能达成团购时,商家则不需要付费。也就是说,只有成交后商家才向 Groupon付费,这让加盟商无需再花大量冤枉钱投广告,还避免了不知广告费浪费在哪里的风险。

  2010 年,国内以拉手、美团、糯米等为代表的团购网站,作为紧随其后的山寨Groupon,也快速发展起来。并且,颠覆了Groupon最初的“一天一购”模式,推出“一天多团”,来丰富网站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一天多团”最早由拉手网提出,之后,各家纷纷效仿,网站每天推出多款团购商品或多种服务,这使得网站流量和销量得以大幅增长。腾讯与Groupon合资的高朋网,也在上线不久后入乡随俗,由“一天一团”改为“一天多团”。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和国外团购消费市场有较大不同。尽管国内外都存在价格敏感人群,但国内的敏感程度要远高于国外。对于国外市场而言,一部分顾客会把团购视为消费体验,他们在购买团购后如果体验上佳,会愿意付出原价去享受服务;而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团购本身就是廉价消费的一种形式,在体验过价格低廉的服务后,他们绝对不愿意接受原来的价格,这也让团购在国内成为了彻底的一次性消费,并不能带来更多回头客。

  尽管如此,价格敏感人群仍然是Groupon的主要消费者,这也给Groupon带来了隐患。

  隐患 - Groupon危机重重

  北京时间6月2日,Groupon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S-1上市申请书,上市代号为GRPN,并计划融资至少7.5亿美元。据估计,该公司一旦上市,市值有望达到200亿美元。这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波澜,Groupon更一度成为许多投资者翘首以盼的目标。

  但是,观察人士并不十分看好Groupon上市,并对这种令人振奋的高估值表示担忧,认为这或许预示着新一轮科技泡沫。MarketWatch专栏作家 Brett Arends警告大家不要对该股抱有幻想。Groupon自己也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到了一系列风险。公司坦言,自成立以来,他们经历了净亏损,同时,预计运营支出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大幅增长。

  不到三年的时间里,Groupon在北美和海外疯狂扩张,团购模式一时间风靡全球,并引来了一众山寨的效仿和挑战。有人甚至将去年称为互联网的“团购元年”。然而,Groupon和Groupon们却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和期待的那样一帆风顺。不错,Groupon是拥有8300多万的订阅用户,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膨胀。但据统计,其中真正进行过购买交易的用户仅为1600万。而海外地区的数据更是不容乐观,伦敦只有仅9%的注册用户进行过购买。

  之前关于Groupon是否会成为B2C杀手的猜测,也随着其亏损日益严重和实际用户数不断减少的事实而不攻自破。有数据显示,2009年时,Groupon每向北美地区的100位用户推荐服务或商品,能够实际达成69笔交易。去年,交易数也有60笔。不幸的是,今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34笔。而海外业务,则是更加惨淡和糟糕。

  同样,Groupon的追随者们日子也没有好过到哪里,纷纷未老先衰、显露颓势。国内市场已经呈现出类似状况,在行业年会上甚至有嘉宾提问:同意到年底会死掉一批团购网站的请举手,台下举手者众。随着团购模式的日渐流行和团购理念的普及,国内消费者对团购的态度已有最初的好奇和盲目跟风,转变为冷静和理性。这使得团购网站想促成交易的难度也比创业之初时大了许多。团购行业的冬天真的要来了吗?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对这一说法表示赞同。那么,Groupon和 Groupon们这是到底怎么了?高额亏损和业务量下滑的背后,究竟暴露的是什么?

  1. 高昂的营销费用

  去年一季度,Groupon营销费用只有400万美元。而今年同期,这一费用却高达2.082亿美元。巨额的营销费用让Groupon运营成本陡增,导致其目前仍在亏损,且这一趋势越来越严重。然而,相比之下,网站收入却不具有相应的增速和增幅。今年一季度,Groupon亏损共计1.4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盈利802万美元。一时间,“烧钱”、“投入远大于产出”、“恶性循环”等字眼频频用于评价Groupon以及整个团购行业。

  尽管如此,Groupon仍认为营销费用花得值,它让网站获得了大量新的订阅用户,开拓了新市场。如果削减宣传和推广,声音渐失,很容易被边缘化,让竞争对手抢先占领了市场。Groupon方面称,预计未来运营费用还会继续增长。因为他们还将不断投资来获取新用户,增加交易种类,拓展营销渠道,同时,还将进一步扩大运营规模,并招聘员工,开发技术平台。

  不过,让投资者比较担忧的是,每单位订阅用户的实际价值一直在下滑。以每单位订阅用户计算,2009年二季度末时,每单位用户创造收入为21.69美元,而到今年一季度末,该数额仅为7.76美元,缩水了64.2%之多。这让投资者们没有理由不担心。虽然Groupon总试图说服投资人,如果不算营销成本在内,Groupon绝对是赚钱的。但营销费用所占比重如此之大,是任何一个成长型企业或投资人所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实在不可能抛开或回避。

  Groupon内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网站订阅用户由最初的12.2万增长至8310万,销售额由当时的330万美元增至6.447亿美元,毛利则从120万美元升至2.7亿美元。

  2. 资金链吃紧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推广成本不断烧钱,一边却是投资人的迟疑和望而却步。从风投拿钱再也不像起初那么容易,资金链吃紧成为Groupon以及越来越多的团购网站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投资人和消费者不同,吸引他们的是行业的未来价值以及潜在的巨大增长空间。但对于团购行业而言,团购网站的业绩是否会继续增长,是否能够一直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一切都是未知数。投资中的大笔资金可能都面临着无非收回的风险。

  很显然,在资本堆砌前提下成长起来的团购网站,未来之路并不平坦。严重依赖风险投资、持续烧钱,都可能让其真的进入“团购业的冬天”。虽然建立一个团购网站的成本并不高,甚至很低。但是,后续不断追加的投入却像无底洞一样没有止境。

  以国内的团购网站为例,2010年初发展一个用户所需成本大概在5到10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增至50到60元,有的网站甚至增到了90元。这就意味着,网站需要用越来越高的推广费用吸引用户,哪怕他只在网站进行了一次5元或10元的交易。而这笔推广费用从何而来?拉手网的投资人之一、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更是直接表示,团购网站现在已经很难拿到资金。

  3. 用户流失率高,用户黏性缺失

  美国网络零售咨询公司ForeSee Results对两万多名网购者的一项调查显示,Groupon等团购网站30%用户为新用户,27%是非经常性用户,只有4%是以前的用户。同时,哈佛商学院副教授埃德尔曼的一个测试也说明了这一点。他曾在哈佛商学院课堂上问学生们是否用过团购网站,几乎所有人都举手表示购买过团购优惠券。但当他问起,如果商家不再进行优惠时,大家是否还会再次光顾同一家店,只有1%的学生表示愿意。
一家波士顿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合伙人也曾在分析报告中指出,2010年第一季度,Groupon优惠券每户商家每千人的出售量为12.14张,而到2011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则是一路下滑到了2.27张。由此可见,Groupon的许多用户都并不是持续的活跃用户。

  团购到底能吸引到多少回头客?商家自己也没有统计过。不止一位加盟商表示,通过Groupon团购吸引来的新买家,多为一次性客户,这些顾客很大程度上都是冲着低价格促销而来的,这些人往往对价格十分敏感,并不是最忠诚的客户,也很难成为长期的回头客。另外,商家还抱怨说Groupon50%的抽成幅度太大,这让他们更难从中获得盈利。

  事实上,商家在与Groupon合作推出团购时,并不会马上赚钱,甚至很多商家是亏钱的。而只有在团购的服务或商品被消费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新客户变成经常光顾的老客户后,并以不再优惠的价格进行消费时,才能为商家之前的投资带来真正的回报。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一项针对Groupon的研究显示,仅有4%的用户在使用优惠券的两周后成了全额付费的回头客。这个比例,在高昂的推广费用和商家的投入面前,未免显得太小太小。据悉,Groupon去年一年为吸引新用户投入了高达2.62亿美元之多。

  4. 商家忠诚度低

  尽管团购模式能让本地商家在短时间内迅速接触到大量新用户,但商家的忠诚度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虽然起初很多企业都曾欣然答应Groupon的条件,并从中盈利,但也有许多加盟商得不偿失。虽然Groupon一直鼓吹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双赢的,而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是Groupon赢而商家输。一方面,Groupon要求商家提供至少50%的优惠给顾客,另一方面,Groupon还要从营收中抽取50%,这样相当于商家在打2.5折。同时,商家还反映说,比起其他竞争对手,Groupon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外一项调查发现,约60%的商家表示他们在Groupon上的初次体验获得了成功,但却有超过一半的人不愿意与其进行再次合作,他们也不会向其他小企业推荐Groupon。虽然Groupon在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有了这么多跟风者,但这只能说明团购是一个短期内能快速赚钱的领域。不过,假如商家不再继续与团购网站合作来提供折扣,这种模式恐怕就是不可持续的了。

  目前,国内团购网站也面临类似遭遇,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客户对团购网站的那股新鲜劲已过。更有商家指责某些团购网站,为吸引客户点击和购买,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此外,各大团购网站对优质商家的争夺也变得日益激烈起来。团购刚兴起时,消费者多是冲着低廉价格去的,对品牌并没有太多的考虑。而现在,消费理念日趋成熟和理性的顾客越来越多,大家对品牌商家、优质商家的青睐、对商品质量、商家服务、客户体验的追求,显然更为迫切。

  5. 技术人才缺乏

  在 Groupon的员工中,销售人员占了极高的比重。这与技术人员占绝对优势的Facebook、Twitter等大型互联网创新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如今的 Groupon,一直试图能够跳出传统的电子邮件营销模式,在商户和客户之前搭建一个更好的沟通平台。因此,公司对技术人才的渴求变得十分迫切。 Groupon的大本营位于美国中西部芝加哥,这一带严重缺乏技术专家类人才。

  Groupon创始人兼CEO安德鲁 - 梅森(Andrew Mason)认为,自己目前的最大失误就是没能及时在硅谷开工作室,挖掘技术型人才。硅谷不仅是大型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更有诸多资本充裕的风险投资公司。

  今年8月初,Groupon收购了芝加哥的软件开发公司Obtiva,着力于Roby on Rails语言的开发。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是为了获得Obtiva优秀的前端技术人才。这被视为Groupon进军硅谷的前奏。看来,Groupon占领技术高地,招揽人才的决心势不可挡。另有消息称,位居美国第二的团购网站LivingSocial拟斥资约5000万美元,收购土耳其电子商务公司 Groupfoni。

  6. 被指抄袭同行、缺乏创新

  LivingSocial首席执行官蒂姆 - 奥肖尼斯(Tim O’Shaughnessy)在今年的《财富》科技头脑风暴大会上,矛头直指Groupon,称其缺乏创新,只会盲目抄袭竞争对手。

  尽管Groupon曾辩称是竞争对手的无端指责,但奥肖尼斯拿出了证据。他指出,在LivingSocial推出名为LivingSocial Instant的实时团购服务后,Groupon也推出了类似的实时团购服务Groupon Now;在LivingSocial推出了旅游产品服务LivingSocial Escapes后,Groupon则推出了同款产品Getaways。
G
  roupon 的产品跟随策略,让奥肖尼斯相信Groupon是在抄袭LivingSocial的创意。而对于Groupon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Groupon 的做法让奥肖尼斯信心大增,他表示,虽然LivingSocial现在仍与Groupon存在一定差距,但只要LivingSocial继续致力于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终有一天,他们会弥补上目前的差距,最终成功超越对方。

  7. 利润率下降

  随着商家在谈判桌上变得越来越精明,Groupon压力日增,利润率逐渐开始走低。相比最初商定的50%的利润率,如今Groupon销售人员们已被允许将这一数字降至35%至40%。一些全国性商家甚至要求Groupon将利润率降至5%至25%。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称,“商家正尽其所能地逼迫Groupon,Groupon的利润率只会呈下降趋势。”但梅森却经常偏执地认为,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在Groupon自己。

  8. 不创造价值、盈利局限性大

  Groupon 所开辟的团购模式,其盈利局限性过大这一弊端,早已成为共识。团购的唯一盈利模式为收取佣金,当商家利润范围过窄时,返还的佣金自然会相应降低。因此,一旦团购网站拼命压价,所售商品或服务又不具备持续召唤顾客进行长期购买的特点,那团购就会变成短期内的随机行为,商家也会在首次尝试了与Groupon的合作后,因利润空间过于狭窄等问题不得不停止这种合作。一边是团购网站可怜的佣金,一边是加盟商微薄的利润,Groupon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美国在线教育企业Knewton创始人兼CEO乔斯 - 费拉雷对Groupon这种并不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十分质疑。甚至指责其运作模式就是一场“庞氏骗局”,并预言Groupon将在五年内瓦解。沃顿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戴维 - 鲁宾斯坦(David Reibstein)在接受“沃顿知识在线”专访时也表示,团购行业的增长率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他警告投资者说,Groupon这种“疯狂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真实,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而相比之下,LinkedIn、Facebook、Twitter等许多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之所以估值很高,是因为他们有着强大的网络聚合效应。并且,这些公司事实上一直都在创造价值。随着成长,越来越擅于从这些价值中持续获得盈利。相反,Groupon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业务能持续。面对蜂拥而至的新竞争者,要想继续保持增长,它所能做的只能是降低利润。

  9. 同质化竞争加剧

  根据团购信息聚合网站Yipit的数据显示,Groupon在北美团购市场上的份额处于下滑状态。以今年二季度为例,4月份时Groupon市场份额为 52%,5月则降到了48%。而其最大竞争对手LivingSocial,则由4月时的20%升到了5月的24%。Yipit数据产品主管戴维.辛思琪 (David Sinsky)表示,Groupon之所以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主要是因为竞争还在不断加剧。当然,到目前为止Groupon遇到的克隆网站远不止 LivingSocial一家。

  最初,在Groupon推出的团购中,消费者获得近50%折扣的同时,它能获得的收入的50%分成。不过现在,有太多的玩家纷纷入场,利润正在直线下降。 LivingSocia的分成比例为35-40%。而Google、Facebook、AT&T、Yelp和Foursquar等的加入,则让利润面临持续降低的危险。分析师们更预言,未来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团购网站的分成会降到20%。这对之前一直领先市场的Groupon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Tips:Groupon竞争对手(制图)

  具体分类有:
  ① Living Social, Buy with me等发展迅速、分成更低的专业团购网站。
  ② Google、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Google Offers、Facebook Deals等团购领域,也说明了该行业利润之丰。
  ③ 亚马逊等传统电商平台网站。Amazon Local服务的推出,能够让其忠实粉丝他们在自己城市找到好的交易。
  ④ 移动运营商AT&T等。
  ⑤ 团购导航网站、团购聚合网站Yipit等。

  10. 扩张三线城镇困难大

  尽管Groupon、Living Social等团购网站快速拓展新兴市场,但其主要业务依然集中在大城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的数据,约有13%以上的Groupon和 LivingSocial用户住在人口超过40万的城市,而住在人口超过300万的大城市的用户则占到10%。同时,尼尔森分析师表示,Groupon和 LivingSocial等团购网站业务之所以能在大城市顺利运营,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交易商家和交易需求,而且形成了专门的销售团队。

  相反,小城镇却因为注册人数少、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比较难吸引大型团购公司的视线。同时,因为小地方整体用户数量较低、购买力不强,团购模式也比较难吸引到足够的当地零售商。Groupon在中国的高朋网,陆续从三线城市撤离,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城市的团购交易市场目前已接近饱和状态,琳琅满目的团购服务和商品甚至开始让用户感到视觉疲劳。如果团购网站能够找准策略,分散销售力量,积极进行更多元的产品组合,寻求和开拓小型市场,三线城镇或将能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尾声 - 拯救Groupon们

  不仅是Groupon,更多的Groupon们(团购网站)都在面临着相似的罪与罚。

  在《罪与罚》的最后,拉斯科利尼科夫以向上帝忏悔来获得精神的拯救,而对于视消费者为上帝的Groupon们而言,忏悔乃至苦役都不能获得真正的拯救。要想继续生存下去,他们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改变Groupon原有的单一的盈利模式,通过对线上线下乃至人际关系的拓展来获取新的动力。

  实时化、实物化、垂直化被视为Groupon拯救自身的必由之路,下面一一解析之。

  1. 实时团购

  实时团购又称即时团购,是智能手机盛行大背景下,团购网站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新产物。今年5月,LivingSocial和Groupon先后推出了实时团购服务,这是一种基于用户地理位置定位(LBS)的产品。用户的移动设备自动上传告知目前所在位置,团购网站则根据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附近商户的团购商品和服务信息。日前,国内一些团购网站也效仿他们,引入了类似的实时团购产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实时团购不仅丰富了用户的团购选择,使其更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团购,也有助于商家更好的管理库存,有效控制到店流量和了解店内销量。同时,商家吸引本地用户的概率也将增加。由于即时优惠主要针对的是商家所在地的周边用户,这些用户极有可能在附近居住生活或工作,因而再次光顾该商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极可能成为店铺的回头客。

  2. 实物团购

  实物团购已经被淘宝聚划算证实可行,或将成为Groupon们值得培养的盈利增长点。聚划算此前有机蔬菜、哈密瓜等产品的顺利售卖,以及“聚蕉行动”的成功,都证明这一模式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在聚划算的“启发”下,目前,拉手、糯米、F团等团购网站,也欲挖掘和抢占这一市场,纷纷开始试水实物类团购。

  但对于他们而言,缺乏淘宝巨大的SKU和第三方支持,实物团购或者也将成为Groupon们的阿基琉斯之踵。包括生鲜蔬果在内的实物类团购,涉及到物流快递等诸多环节和因素,如果缺乏强大的配送队伍,会对网站声誉造成巨大的打击。而如果想要涉足,就需要增强自身的配送队伍等环节,这都需要大笔费用支持。目前,国内的拉手等团购网站都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配送队伍。

  3. 垂直类团购

  《互联网周刊》文章认为,除了实时团购和实物类团购,团购模式未来还有一个可以尝试的转变方向,即进一步细分消费需求,建立垂直类团购网站。对于,垂直团购网站可以突出网站的地域化、细分化、个性化、专业化等特点,来解决目前团购网站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而垂直网站的出现和发展,也将意味着团购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

  以国内为例,旅游类的“去哪儿网团购”、化妆品类的“聚美优品”、汽车类的“汽车之家团”等,都是垂直类团购领域已经做得比较出色的网站。垂直类团购将有助于资源的最优整合。相比综合网站,垂直化团购的商品和服务定位都相对清晰,用户群也更为精准。网站能够集中力量更为明确的拓展目标客户群。这能为用户节省时间,避免其耗费大量时间浏览页面上自己本不需要的商品,也是加强用户体验、提供消费者满意度的一个好途径。商家在选择相应的合作团购网站时,也可以将目标锁定在相应领域的垂直网站,而无需耗费更多时间在众多网站中抉择。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