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世界》IT冬至 中国制造业酝酿突围

2010-08-28 10:54:11来源:西部e网作者: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在中国IT业受到金融海啸冲击时,曾国藩的这句话或可引领业界找到“冬日暖阳”。

  IT冬至

  金融风暴袭来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金融危机让美国IT企业无法幸免,PC、硬件、外包、互联网等领域被一网打尽。IT巨头正在经历切肤之痛,因为IT产品及服务的最大买主是金融行业。

  客户削减预算、风投资金骤减、运营成本增大……无论是哪个问题,都能深深地扎到IT业的痛处。裁员、回购股票、转型、推迟IPO、倒闭……不一样的出路,一样的荆棘满路。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IT业,也是灰蒙蒙一片。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转型引领了一股巨大的全球化浪潮,在此期间,中国原先弱小和孤立的经济日益强大,并且深深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中。中国是 IT制造大国,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30%、43%、80%和40%; 中国是IT外包大国,拥有3000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近10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依靠大量国外资金迅速崛起,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但也正是这种与全球经济深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中国IT业推到了金融风暴的风口浪尖上。就在一年前,当全球金融风暴开始酝酿的时候,中国似乎是一个配备了足够雨衣的国家。而如今的事实却表明,这些雨衣还存在不少漏洞。

  当全球都寄希望于中国拯救世界的时候,中国的事实却是,中国的力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足以拯救世界。而要帮助世界,中国还需先行自救。

  既然如此,拥抱冬天的中国IT业,该如何御寒?

  中国制造酝酿突围

  10月,广州,第104届广交会一期,电子消费品、电子电气产品和计算机及通讯产品的展出现场,三三两两的参展人员在忙着打牌。

  “我们主要负责采购中国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去年的营业额是2000万欧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1000万欧元的营业额。”一位国外采购商的这番话,解释了场面冷清的原因。

  金融风暴,风险暗涌。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美表示, 在目前的非常形势下,即便是一些信誉好的欧美客商,也难免会出现毁约、不执行合同的情况,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风险更是一直存在的。

  金融危机后,Gartner等分析机构不断地调低对各IT领域的预期收入,大家一致认为,硬件遭遇的打击最大,明年硬件总体销售将下降4%。 全球经济放缓,正一步步逼近中国的IT制造。

  独善其身—难!

  全球IT硬件市场一片愁云惨淡。

  自10月以来,惠普、戴尔、联想等主要PC业公司的股价连创新低,而PC业上游的LCD面板、内存等主要零部件厂商也纷纷减产应对,整个PC产业链的信心指数开始下降。由于市场担心PC需求疲软会累及处理器,英特尔股价跌到5年来最低水平。

  手机市场方面,根据Gartner的数据,第二季度西欧地区手机销量同比降低了8.2%; 日本手机市场同比下降22.1%; 而德勤研究部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当中,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将会下跌6%~8%。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之下,中国同样难以独善其身。“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关联度很大。此次美国金融风暴,势必会波及制造业大国中国市场,也势必会对中国的IT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原方正科技总裁、现任内存厂商记忆科技顾问的祁东风表示。

  目前,我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30%、43%、80%和40%,程控交换机、电话机、光盘驱动器、打印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是主力军,仅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就超过60%,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超过80%。

  在这种全球一盘棋的格局下,中国的制造业恐怕难以成为覆巢下的完卵。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对美国出口增长11%,同比回落了 20个百分点,对欧洲出口也呈现增速放缓现象,出口下降8个百分点; 而最近一个月,我国台湾省三大PC代工企业广达、仁宝、纬创出货量已较7月份下滑6%~15%,预计未来将更不容乐观。

  内外夹击—险!

  一系列的数据,昭示了中国IT制造业的出口危机。但与之相比,中国IT市场内需不足的现状,却可能是IT制造业的最大风险。

  IDC近日发布的《中国服务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08年第二季度)》显示,从2008年中期开始,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电信、金融等行业的一些集采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停滞; 加上次贷危机波及国内金融行业,出口型制造企业削减IT支出,使得2008年下半年的服务器市场局面并不乐观。

  与美国市场以消费软件和服务的格局不同、以消费硬件为主的中国,更是令消费电子制造业备感冬天的寒冷。一位PC渠道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以来,PC渠道整体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更为尴尬的是,很多厂商为了迎接‘十一’推出了新品,但是我们的旧款产品还没有售清库存,对新品也就消化不了。” 经销商表示,现在的整机市场甚至出现了新品机型发布月余、市场上还见不到货的苦闷景象,新品的推广成为一纸空谈。

  更令本土品牌感到难受的是,随着IT厂商在欧美市场受挫,中国等新兴市场转而成为洋品牌的避风港,纷纷将聚焦点放在中国,寻求机遇。近日,惠普与重庆市政府达成协议,投资建立其在中国的第二座PC工厂 。戴尔等国外PC厂商,更是纷纷加大了渠道下沉和促销力度。

  洋品牌抢夺的这些市场,正是中国IT厂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以往以成本和价格为优势的本土企业面临国际大厂同样策略冲击的时候,原本核心竞争力就不强的本土企业面临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最近集中发布的国内几大PC厂商财报显示,行业整体利润出现了巨幅下滑,开始步入自诞生以来最大一次“寒冬”时节。清华同方的PC销售量出现了6.64%的下滑; 长城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幅度更是接近5成。与此同时,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员成本上升等因素,国内PC厂商毛利率越来越低。

  “国产PC亏损的趋势还要一直持续,明年可以取得持平或者微弱的优势。”一位国内PC企业老总无奈地说。而Garnter中国首席硬件分析师叶磊则分析道,PC业的趋势是进一步融合,而经济衰退会使产业的整合进一步加剧,竞争力差、规模小的被市场淘汰。

  服务器市场上,同样的争夺也在上演。由于IBM、惠普、戴尔等国际大厂年初的低价策略,使得中国的服务器厂商的日子在今年显得越发艰难。据称,某中国的知名服务器厂商也不得不进行了此前根本没有出现过的裁员,而其他的国内服务器厂商的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

  转型升级—忙!

  不可否认的是,内外夹攻之下,中国IT制造业已经受到深刻影响。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是一个IT产业的制造大国,但竞争力并不很强。这也难怪在日前举办的“200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峰论坛”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表示,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增长,增速趋于平稳。

  这一问题如何得到解决?美国高盛集团亚洲公司总经理胡祖六的意见是,中国应该借鉴和分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速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在未来20年内,传统低成本制造业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胡祖六说。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指出,IT制造业应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内需,尤其是潜在的农村市场,减小出口受制的冲击。同时充分利用多边、双边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亚洲、拉美、非洲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格局,分散和降低风险。

  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的“走出去”的效应值得借鉴。中兴通讯海外区负责人表示,目前为止,金融危机对通信行业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为中国设备商带来一些发展机遇。同样的,华为则在酝酿一场美国市场的“抄底”行动。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表示,华为的计划一度是暂缓在北美市场拓展,因为这一成熟市场难以渗透; 但现在是突破良机,华为已持有美国移动运营商Leap Wireless的合同,在过去的18个月中,公司在美国的雇员数量也已从200增至500人。

  互联网企业提前断奶

  在互联网行业,金融风暴已开始造成巨大的损失。据英国券商高林斯特(Collins Stewart Plc)称,美国互联网广告产业未来两年将因金融危机损失67亿美元销售额。包括通用汽车在内的大小客户都削减了广告预算,美联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人间蒸发”。

  因为客户削减广告预算,明年美国的互联网广告支出增速将自2002年以来首次低于20%。,今年以来,Google和雅虎的市值已经蒸发了约一半。而一股裁员潮已经在硅谷开始蔓延,互联网行业首当其冲。雅虎已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裁员人数3000名。有调查显示,56%的企业高层计划来年裁员,47%的员工忧虑失业,25%的人开始翻阅招聘广告或更新自己的履历表,为失业做准备。

  离华尔街的资本市场最近的中国互联网同样也陷入了凛冽寒冬之中。华尔街断供,不仅令在纳市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股价缩水,还令制定了海外上市计划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将“圈钱”计划无限期搁浅。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重挫中国的外向型企业,许多公司将市场经费压缩到最低。这意味着,与美国互联网一样,中国互联网将会遭遇广告业务大幅下滑的危机。“一些依靠广告生存的网站,在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地情况下,将加快死亡的步伐。”

  谁怕断奶?

  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害怕断奶。就连最早抛出“过冬论”的马云也宣称,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还早呢!

  “能感觉到在中国部分地区,比如江浙一带靠进出口为生的中小企业,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但中国实体经济整体尚未明显感觉到金融风暴的影响。”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声称,金融风暴对百度客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目前外界对此的心态是恐惧大于实际情况。

  然而,他们并不否认这场风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很多现在看起来具有一定人气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将可能熬不到“风暴平息”的日子。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多数服务出口企业的B2B网站将会死在这个经济寒冬里。”慧聪网董事局主席郭凡生表示,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冬天确实已经来临,而全球性经济危机将导致大批出口企业倒闭,出口导向性的B2B网站必然受到冲击。

  千橡公司CEO陈一舟也表示: “这对尚在创业起步阶段的企业和尚未盈利的中小企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一些业界人士对互联网细分行业进行研究之后,认为眼下最容易倒闭的4类网站为: 视频类网站、SNS社交网站、生活搜索和网页游戏。

  首先是视频类网站,这是一个为业界公认的运营成本高、政策风险大的互联网领域,而且置身其中的企业在忙于寻找盈利模式之余,还要时刻提防一颗定时炸弹——版权问题。

  尽管在会见美国投资人后,优酷网CEO古永锵顺利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并戏称,在资本寒冬来临之前自己已经加了一层厚厚的“棉衣”; 而同样在拿到3000多万美元风投后,酷6创始人、CEO李善友也坚定地称,“2009年一定是视频营销的春天”。但也有分析师指出,他们拿到风投时是在第三季度的第一个月,当时金融风暴还没有开始。

  事实上,据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创投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已大幅下滑,回落至2006年的水平。“以前,得到5分的项目表示还可以,就会有人投资,但现在投资者会更加冷静地去判断、去评估,一个项目可能真的要达到9分才会去做。”某投资人说。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还没有实现赢利的视频类网站,其生存还难以摆脱对风险投资的依赖,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带宽、版权等成本的加大和牌照等政策性问题的影响,视频类网站早已变成了投资人眼中的鸡肋。而在时下银根日益紧缩之际,此类网站项目一定首先被列入大部分投资人“节约开支”一栏。近日,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明确指出,未来两年对于视频类网站将是一个融资困难的时期,善用现有资源将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被推选可能最先倒下的,也是一度被视为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SNS社交网站。而尚未找到成熟盈利模式的这一领域,同样处于“哺乳期”。

  有业内人士分析,SNS网站目前依然处于无收入或收入少的状态,直接导致大部分投资机构或投资人放弃投资,特别是对一些早期的项目,他们更加冷眼相待。所以,大批小SNS网站还没有进入大众视线,就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闭。

  如其所说,这个领域的前三强——校内网、51.COM和开心网,在资本上也已经建立起了壁垒。随着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等传统巨头SNS功能的加强,留给独立的SNS功能性网站海内、占座网、同学网、360圈等网站的市场空间和时间都不多了。

  事实上,正在向SNS转型的博客网,前不久就爆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而一些业内人士则从其中看到了SNS行业的疲态。

  同样的,一度被投资界视为新金矿的生活搜索和网页游戏,也正处于发展初期: 一方面,竞争日益激烈; 而另一方面,盈利却遥遥无期。

  谁能幸存?

  但事实证明,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互联网并非束手无策。

  腾讯CEO马化腾表示,腾讯将不会把利润放在账面上,而会投入到长远的发展中。中国未来的3年,绝对是网民增长非常关键的时期,此后的增长率可能会降低不少。“所以这两三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圈地时间点,如果过分谨慎、丧失机会的话,对未来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慧聪网郭凡生建议,所有互联网公司必须想一个命题,就是怎么用很少的钱,先有盈利,再去做大。过去的互联网企业,是先做大后盈利,而B2B的公司,必须改变这种盈利模式,就是做得小,也能盈利、赚钱。

  而在谈及应对金融危机时古永锵乐观地表示,现在巴菲特在买高盛,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明智的资本家会找好的项目去投,好的项目还是会有出路的。“如没有这次的‘冬天’,视频行业的营销春天或许会更晚到来。”

  李善友更是宣称,在金融困局中看到了发展的机会,他认为,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是把平面媒体、门户网站的广告搬到视频上来,而是把电视的某一部分广告,分一小小杯羹到视频网站上来。“我坚定地讲,2009年一定是视频营销的春天。”

  王薇则认为,“开源节流”将是关键: 一方面利用好此前的融资,让市场进一步接受视频广告的方式; 同时也有效控制公司消耗,有效、谨慎、善用现有资源,争取在发展过程中顺利度过这段艰难时光。陈一舟也表示,“我们将会非常谨慎地花钱。”。

  针对SNS的困境,业内专家指出,SNS要想存活就得赚钱,这就意味SNS网站不再像原来那样只想到做流量,而是踏踏实实地做产品、做服务,销售给用户和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链不断。这会促使、促进SNS从一向只做平台,做一些基础性平台服务的产品,转向开发一些有深度的有价值的社会化应用的产品,真正解决用户和企业的需要,真正发挥SNS的社会作用。

  IT外包逆市而动

  金融危机爆发后,《福布斯》杂志就发表文章称,金融行业占到业务量20%的IT外包业将受到巨大冲击。立刻,整个行业风声鹤唳,大大小小的外包企业似乎瞬时间遭遇了寒流,纷纷拉开了架势对“寒冬”的到来严阵以待。

  然而,月余后,除了一小部分企业明显感觉到订单量缩水之外,其他大多数企业却只是“感到有风吹过,却并没有见到雪花落下”。

  10月15日,全球最大的外包业务方面的专业盛会——OutsourceWorld大会在纽约开幕,OutsourceWorld CEO David Etzler告诉记者,“华尔街金融风暴让很多企业意识到,更加接近核心组件的战略方案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选择外包,能够帮助他们降低风险。”

  而除了参展商,千余名到会者都希望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外包方案。看起来,IT外包不仅没有遭遇大衰退,反而即将逆市上扬。

  暴风雪来袭 恐慌迅速蔓延

  “冬天就要到了,不知道大家看到了吗?原本在这个邮件里,我应该讲一些轻松的、鼓舞人心的话语,但我现在讲不出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过冬了。”国庆前,国内某知名金融领域IT服务提供商的CEO在给公司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

  随后,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削减员工费用额度、放缓扩张速度并剥离部分业务,为过冬做准备。

  雷曼兄弟的倒下让恐慌情绪在IT产业内迅速蔓延,尤其是面向欧美的IT外包企业,正在印证一直流传在印度的IT技术和软件外包行业里的一句话——“美国打个喷嚏,我们印度的IT产业就得感冒”——在劫难逃。

  据印度媒体报道,因为市场开发程度有限,内向型经济比重较大,印度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行业和影响将会十分有限。但印度的明星产业——IT外包业,由于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以承接欧美等国的外包单生存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

  据印度国家软件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印度外包产品最主要的销售地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分别占其外包业务量的61%和30%; 而印度IT产业年盈利中有40%来自全球金融服务商,因此,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印度IT外包业务成为印度经济的重灾区,新的评估结果显示,印度软件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下降5%~6%。

  中国也是IT外包大国,在继印度外包企业遭遇危机之后,国内也有不少从事IT外包的企业向媒体表示,外包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很多软件公司的订单缩水超过10%。

  “刚感受到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确实很紧张,一是不知道公司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另外,那些利润比较低的项目组里,不少同事还猜测公司可能裁员,担心自己职位不保。”上述金融领域IT服务提供商的一位员工向记者坦言,国庆节前后,公司内部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氛,大家谈论最多的,除了讨论业务,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思考冬天 机会大于危险

  “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全球股票都在跌,我们确实也感到很紧张。可是至少到目前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凸显出来。”专门从事移动通信领域软件外包的天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冯国云告诉记者,因为大多数订单A同都是年初时就签订了的,所以今年内,国内大多数从事外包的企业收入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而到了明年,冷静下来想一想,“冬天虽然寒冷,但也不一定就如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一方面,金融危机虽然会导致企业,特别是欧美一些大企业减少IT 支出,原本计划实施的项目被取消将会导致外包订单减少; 但另一方面,IT外包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控制人力、运营成本,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企业反而会更多地选择外包。

  与冯国云的观点相似,此前预测IT外包将会面临重大萎缩的分析机构也在重新审视之后调整了结论。

  Forrester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为应对金融危机,绝大多数企业的IT负责人都在重新评估和调整IT预算,尽管整体IT支出受到压缩,但仅有一小部分IT负责人表示会减少在IT服务外包方面的投入,在258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占21%。

  信息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虽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外包行业的交易数量比第二季度下滑了22%,TPI合伙人、在北美地区负责金融服务运营的总经理 Brain Smith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紧缩,以及IT经理人在2007年底的谨慎行为造成的。“服务器、桌面和IT基础构建管理将会保持不变,应用软件的合作项目在短期内将会表现低迷,但应用软件的运维不会受到影响,2008年的交易模式,以及各种外包项目在2009年还是会继续的。”

  10月28日,美国外包服务企业CSC公司在天津建立了其在中国的首个外包服务交付中心,CSC总裁迈克·莱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对外包行业未来走势的信心: “外包是反周期的行业——经济遇到困难时,外包行业反而会获得增长。”他说,“金融危机往往会使客户更有紧迫感,客户更急于寻求改变成本结构的方法,而外包恰恰是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据了解,CSC公司今年上半年共拿到手100亿美元的项目,第二季度到手的项目总额为46亿美元,其全年的计划是要达到170亿~180亿美元,“ 预计下半年客户为因为经济形势的转变而变得更加谨慎,决策速度会放慢,但大的方向不会变,我们达到预期应该不成问题。” 迈克·莱朋很有信心地说。

  把握优势 穿越冬天

  尽管大多数从事外包的企业相信会撑过冬天。但面对全球惨淡的经济形势,他们担心企业IT部门负责人在有限的预算下,会变得更加谨慎,因此,要想顺利过冬,并不容易。

  冯国云告诉记者,小公司相对灵活,而且运营成本较低,但接单能力可能不足,但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来说困难就更多了。规模较大的公司,接到的欧美订单也相对多,业务缩水比较严重。另外,企业的现金流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资金链绝对不能断裂。

  不过,中国的外包企业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CSC负责全球外包业务的总裁玛乔·莫瑞斯和冯国云都认为,中国外包市场有两大特点: 一是不仅有很多跨国公司需要来自中国的外包服务,还有来自国内市场的外包需求; 二是中国外包有一些关键的语言能力优势,比如针对日本和韩国客户的外包服务。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中国外包比印度更有机遇。

  莫瑞斯还强调,中国正在由制造向服务转型,这也给外包带来利好。因此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外包市场的竞争力会得到凸显。

  “这是国际外包行业格局重新洗牌的一个时机,虽然让很多企业陷入混乱,但‘乱’的背后更多的是机遇,尽管现在我们承接的外包订单量不如印度大,但我们发挥成本优势,就能够在‘乱局’中找到超过印度的机会。”冯国云还强调,这个时侯外包企业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提高研发能力; 同时,国内同行业的企业之间也要避免恶性竞争。

关键词:IT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