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经理世界封面报道:技术商业2007

2010-08-28 10:50:52来源:西部e网作者:

  这个世界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发展的各个因素总是很难同步、合拍。融合(convergence)在几年前就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但是直到最近,各种因素好像才逐渐就位,在几个层面上融合的趋势日渐显现出来。

  从技术层面看,以IP技术为基础,通信技术和IT技术已经呈现出了迅速融合的态势,用户和厂商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而在应用层面,多种通信方式和技术的融合,集中表现为终端的融合。几年前,商务通那句响亮的口号“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已经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里被很多人迅速遗忘。但这句话放在现在依然正确,只是三者的功能都已经合并到一个手机里了(从某种意义上讲,BP机被短信取代)。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的随身3宝成为“手机、MP3、笔记本电脑”,这种情况在苹果不久前推出“iPhone”手机之后也会很快改观。终端的融合正在加速到来,谁掌握了终端,谁就能掌握未来的信息渠道。

  更深刻的影响来自于这些技术和应用的融合对于社会的改变。

  以前,在互联网上冲浪需要在办公室或者家里正襟危坐,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终端功能的日益强大,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成为连接互联网的重要方式。而最近移动运营商对于高速上传技术的大规模部署,使手机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上传图片和视频片断。这些技术的进步很容易把近几年火热的、以用户高度参与为特征的“Web 2.0”,通过实时性更强、用户群更广泛的手机作一次难以估量的能量放大。再进一步说,技术和应用的进步,降低了人们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切换的成本,使得二者的界限越发模糊。我们可以把这种模糊,也视作一种社会学范畴的融合——也就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这个巨大的融合,除了给我们的想象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外,更能够让现实世界中的商人们发现全新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最近炙手可热的3D互联网游戏SecondLife的名字,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我们将推开一扇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融合通信的发展,似乎到了水到渠成的前夜。

  通信技术的融合

  吴颖/文

  2006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新建成的大楼里,举办了一次全国腔颈手术学习班。小榄医院和广州两个分会场里的60多名医生不仅实时观看了手术的全过程,有疑问的医生还当场和手术室里的教授进行了细致的沟通。有趣的是,这次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共享和语音传输,发生在一家没有一根电话线的医院里。

  小榄医院的新大楼建成之后舍弃了传统的PBX电话布线方式,选择了在IP网络的基础上建设医院的通信系统,它也成为全国医疗系统中第一家全面采用统一通信的医院。小榄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滕一帆说:“我们选择统一通信平台,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中了它三网合一的高度集成性,可以更灵活和便捷地应用各种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小榄医院2006年9月投入使用的统一通信网络初步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应用的融合。技术人员通过一部IP电话完成对某些设备的控制及状态监控;医护人员可以在IP电话的屏幕上查询病人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数据;医院里的医生在120救护车出诊过程中就能得到病人的全面准确信息,在救护车回到医院前做好抢救准备;院长每天在IP电话上就可以了解当天的就诊人数和收入情况……这些在小榄医院,都在成为现实。

  从2000年开始,“融合电信”的概念开始出现,虽然受到业内人士的推崇,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2006年,微软、IBM之类的传统IT大腕,思科、北电、AVAYA等通信、网络设备巨头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各种通信与IT的融合产品。尽管包装形式略有差异——统一通信、统一沟通、融合通信,但这些名词背后蕴涵的主旨却都是将话音业务、实时通信(即时消息、视频和应用共享)和准实时通信(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短消息业务)等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方式。

  据德勤预计,到2010年,全球融合通信服务与设备市场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其中,视频电话、企业协作软件、IPTV、移动内容服务、网络游戏与在线音乐等下一代IP应用将成为主要的热点。

  在三网融合的道路上,尤其是在中国,广电网与电信网的融合在政策、监管、技术上存在的诸多壁垒在短时间内很难突破,而电信网与IT网的融合在经过了多年的酝酿之后,终于开始到来。

  统一通信破晓

  越来越多的传统IT和通信巨头都很乐于描述这样的场景:当你正专注于在电脑上赶计划的时候,突然响起的电话打断了你的思路;一个重要的电话视频会议还没有结束,但你不得不赶往机场;你拨打客户办公室电话,对方却正在出差途中……在你点头认可之后,所有厂商都会告诉你,融合了各种通信手段的统一通信使这些尴尬不再出现。

  在融合的大旗下,通信的发展脉络已非常清晰,从“语音”到“语音+数据”,到“语音+数据+视频”乃至“语音+数据+视频+无线”。从这个角度来看,统一通信不是一个产品,而是发展的过程。

  从长远来看,电信网和计算机网在技术上是共源的,它们都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网络。计算机网使用IP技术很成功,而电信网全IP的趋势已完全明确。新发展的电信业务已全部IP化,电信网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电话业务也正在IP化,而电信网上承载的业务(企业网的业务)也已完全走上了IP的道路。既然两个网都建立在IP技术的基础上,业务上相互趋同和相互重叠,发展的必然结果无疑是两网合一。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技术和市场需求是两个核心的驱动力。在技术就绪之后,市场需求就成为启动统一通信爆发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全球化和企业应用的复杂化,企业希望语音、数据,甚至呼叫中心管理、ERP等应用都能在一个融合的网上来实现。IP 技术成为主流发展方向。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64%的企业开始引进IP电话。从2001年开始传统PBX以每年12%的速度在下降,而IP PBX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PBX设备供应商已停止纯PBX技术的研发或已向IP PBX技术迁移。北电大中国区企业网络部总经理黄彦文认为:“过去的几年中,融合的基础并不存在,因为大多数人对VOIP、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或者数据话音都是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于软交换业务的质量和稳定性都很认可并已开始尝试。因此这个时间点是通信与IT融合的最佳切入点。”

  思科公司统一通信业务总监罗军说:“5年前,思科开始卖IP电话,花了大概3年时间,卖了100万部。而现在已经突破了1000万部,最近的100万部,只用了不到3个月。”

  目前,统一通信面对的主要是企业用户,因此也不存在像电信网和广电网融合中出现的政策问题。在技术、市场、政策都不存在障碍的市场背景下,通信与IT的加速融合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巨头一个都不能少

  2006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电信展上,统一通信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势头一点不比3G逊色。思科、北电、西门子等电信巨头,微软、IBM等IT名门都将统一通信作为展示重点。仿佛在同一时间,传统的电信和IT领域的大公司都在向“统一通信”集合。各家厂商关于统一通信的重大决策也几乎都在2006年集中发布。

  2006年第一季度,北电与微软宣布结成“创新通信联盟”,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融合通信的业务转型。从2006年9月19日开始,两家公司还在14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大型路演,展示他们的统一通信应用。2007年1月10日,北电与国内最大的网络分销商神州数码签约,销售其统一通信产品。

  2006年3月,思科在全球市场上正式发布统一通信平台,经过4个多月的本地化工作,这一解决方案于7月在中国市场正式露面。2006年10月24日,思科面向全球发布了视频杀手级应用网真(Telepresence),统一通信的触角从传统的网络设备、数据业务延伸至话音、视频。

  2006年11月6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日本东京表示,微软将在2007年初推出具备IP语音通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进入视频会议市场。11月30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统一通信市场的Exchange 2007。

  2006年11月20日, AVAYA宣布,推出新的智能通信解决方案系列,实现无地点限制和工具限制的通信模式,并将通信应用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

  这些企业之所以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是因为统一通信市场对于这些大佬级别的企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北电希望在这一新兴市场里占得先机,摆脱近几年的颓势,重返一线厂商之列。思科押宝统一通信,则是把其视为继路由器之后的又一座金矿。而微软、IBM终于可以借助统一通信进入觊觎了太长时间的通信市场。

  网络的融合,也使得以前处于不同阵营的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原来是各自领域绝对老大的思科和微软现在是统一通信市场的两大主导企业,他们的关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微妙。

  毫无疑问,统一通信是两家企业未来最重要的战略重点。思科全球董事长钱伯斯预计:“虽然统一通信业务目前仅占思科业务的10%,但预计在今后5年里,这个比例将提高到40%至45%。”微软CEO鲍尔默明确表示:“微软未来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统一沟通领域,特别是IP电话。”比尔·盖茨还亲自撰写题为《统一沟通革命》的文章阐述自己对于通信融合趋势的理解。

  微软与思科“统一通信”出发的路径和优势完全不同。思科的后台技术强大,而微软在桌面软件,即客户端的垄断地位很难撼动。一直以来,两家公司给业界的印象是积极寻求合作、取长补短,更好地拓展各自的业务空间。但是,随着微软与北电的高调合作,两家巨头的竞争似乎也在拉开帷幕。YankeeGroup分析师评价:微软和思科之间的战斗已经打响,与北电合作证实了微软在IP电话市场上挑战思科的意图,思科必须在微软真正推出产品前,说服客户转向它的VoIP产品。

  不过目前,两家公司还是以合作为主,毕竟整个市场还处于启动阶段。在很多VoIP和网络管理产品中,思科使用了微软的服务器平台。而大多数Windows计算机都是通过思科的网络实现语音通信的。但是两家公司在某些点上的碰撞已经开始。比如微软并没有采用业界更为熟悉的统一通信作为整合通信业务的名字,而是定名为“统一沟通”。思科去年推出的UPC(Cisco Unified Call Manager),它与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 Live Communications Server 和 Microsoft Office Communicator都属于桌面IP电话产品,这也恰恰是微软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Gartner分析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微软与思科之间的争夺还仅仅停留在台面之下,在6年之后,两家公司共同争夺的市场总价值将高达200亿美元。

  统一通信是一个以万亿计算的巨大市场,涉及的产品和应用会非常庞大,因此绝不仅仅是巨头的游戏。在这股大潮中,无论是微软还是思科都将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正从各个角落里涌出来,软件商、网络工具厂商、商用电话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出人意料地处在了同一竞技平台。对于微软和思科来说,在“统一通信”的道路上,它们遭遇的朋友和敌人都将前所未有地多。

  手机越来越大,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小,现在还出了能打电话的MP3。

  终端的融合

  胡媛/文

  2007年1月9日,苹果公司CEO 史蒂夫·乔布斯在MacWorld 大会上正式宣布将在今年联合美国移动运营商Cingulaer销售“iPhone”手机,为了表示进入消费电子市场的决心,乔布斯还宣布,将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苹果的“iPhone”手机定位在“智能+音乐”,采用了触摸屏控制技术,支持音乐、视频播放,可以浏览互联网,运行MacOSX电脑操作系统,预计将在今年6月进入市场。在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手机,正式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之后,Treo、摩托罗拉、Blackberry等智能手机厂商股价纷纷下跌。

  对于业内来说,苹果出手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时间问题。目前苹果公司的iPod占据美国MP3播放器市场70%的份额,规模大约在6800万台左右。但苹果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仅在2006年全球出货的手机中,有接近45%,大约4亿到5亿台已经集成了MP3播放功能,乔布斯必须考虑苹果公司的未来——人类只有两只手,一只手用来操作,在另一只手里就只能再拿一个终端。它可能是一部集成多种功能的智能手机,但也可能是集成了通话功能的游戏机、媒体播放器、电视、数码照相机、摄像机、GPS导航仪甚至笔记本电脑。

  智能手机不是唯一答案

  作为美国反恐机构的一名高级特工,杰克·鲍尔手里可以没有枪但却绝不能没有手机。手机不仅可以让杰克随时联系到美国总统,或者与军方高级官员进行电话会议,还可以让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FBI、CIA甚至五角大楼的数据库,下载可疑人物资料、人质藏匿地点地图,而手机中配备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让杰克可以快速、准确找到目标并在第一时间获得逃生路线。对比杰克那位需要在豪华的阿斯顿·马丁中完成上述工作的英国同行詹姆斯·邦德(007),手机的出现甚至改变了间谍们的工作方式。

  其实与詹姆斯·邦德一样,杰克·鲍尔也是一位虚构人物。以他为主角的反恐题材电视连续剧《24小时》已经在北美热播了5季。与詹姆斯·邦德需要由“Q博士”为其定制各种带有虚构成分的特殊装备相比,杰克的那部手机在美国很容易买到,只要你肯花650美元。不过称其为“手机”可能不太确切,准确地说,那是一台具备了通话功能的PDA,也就是智能手机。

  1983年当移动电话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时,摩托罗拉一部砖头块大小,只有通话功能的手机售价是3995美元。由于终端、服务价格太高,通话质量较差,没有人知道“手机”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功。就在手机诞生的同一年,英特尔公司已经开发出它的80386处理器,而手机仍处于模拟技术时代。但20多年后,通信技术的进步速度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手机正在从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为融合娱乐、数据处理等多种功能的便携式终端。

  2007年第一季度,诺基亚将推出一款智能手机N95,除了能够进行文档处理、下载应用软件,具备多媒体播放功能等智能手机基本功能外,这款手机还配备了500万像素的卡尔蔡司光学镜头,内置了GPS导航模块,并具备3D图像处理能力。除了能够支持WLAN、EDGE(GSM增强型版本)和W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标准之一)网络外,N95还将支持3.5G的HSDPA(WCDMA增强型版本)网络。“终极移动多媒体电脑”,诺基亚这样为这款手机命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芯片正在从单一功能向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演进,并从单核走向多核。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的出现,不仅让终端功能更丰富、价格更便宜,而且通过减少芯片数量,降低了功耗和终端体积,这对便携式产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全球最大的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TI公司为诺基亚N95提供的就是一款多内核设计的应用处理器芯片,集成了数字电视、多媒体、视频播放、3D游戏、数码摄相机、模拟与数字广播等多种功能。诺基亚多媒体事业部执行副总裁 Anssi Vanjoki认为,N95将会取代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PDA 或者导航系统等便携式设备。但便携式终端市场真的会以诺基亚设想的方式演进吗?显然那些被列在“集成”之列的公司不会坐以待毙。苹果公司的“iPhone”显然就是一个有力的反击。

  与苹果公司一样对目前诺基亚以“手机”占据主导地位的便携式终端市场虎视眈眈的还有微软。看看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近年来针对便携式市场推出的种种产品,你就知道有关这个市场的未来是多么的暧昧和混乱。为了与苹果公司竞争,2006年底微软针对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推出了自己的产品“Zune”,然而不久前有消息显示,微软将进入多媒体手机市场,正在计划推出“Zune”这一品牌的手机。

  对于“便携式”市场,微软的算盘已经打了很久。针对智能手机,微软推出了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以对抗Palm和由诺基亚支持的Symbian。虽然这个产品到目前为止从未为微软带来利润,但微软还是通过不断推出新版本,以期将自己在PC领域的优势转移到便携式市场。但目前来看,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影响力仅限于亚洲。过去1年微软不遗余力在中国市场推销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5.0版本,目前中国台湾生产的智能手机90%使用了微软的系统,但是在北美以及欧洲市场,微软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影响力远不及Palm以及Symbian。不过一旦微软推出“Zune”品牌手机,将有可能出现与客户竞争的局面,中国台湾的手机制造商已经表现出对这个消息的担忧。

  除了手机和音乐播放器市场,微软还试图进入所谓的“UMPC”(超便携移动个人电脑)市场,这是微软的合作伙伴英特尔公司的叫法,而在微软这叫做Origami计划。“UMPC”是一个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的产品,显示屏在7英寸或者更小,重量轻于1公斤。这个计划可以看作是微软缩小版的平板电脑计划,不过现在更多的公司正在通过将通信功能集成其中创造一个可以取代手机的便携式产品。

  韩国三星公司2007年将有一款具备通话功能的“UMPC”三星SPH-P9000上市。P9000可以支持CDMA 1x EV-DO和WiBro(韩国版WiMAX)网络,操作系统是完整版的Window XP,硬盘容量在30GB,拥有一个可以折叠的键盘,而重量仅为580克。不过对于用户来说,这台“UMPC”还是要比手机大很多。为了避免举着它接电话的尴尬,P9000集成了蓝牙功能,可以支持蓝牙耳机。

  对“UMPC”最为热衷的莫过于英特尔公司了。2006年英特尔卖掉了手机相关产品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要撒出便携式终端市场,英特尔把宝押在了“UMPC”上,它的目标是要用UMPC+WiFi/WiMAX(无线局域网接入标准)来统制未来的便携式终端市场,目前英特尔正在开发针对“UMPC”的单芯片平台,这样终端产品成本降低的同时,尺寸、功耗都将大大下降。英特尔的野心不仅仅是要用“UMPC”取代PMP、PDA,他的终极目标将是手机。但是除了这些传统的IT企业,诺基亚也在计划推出类似三星P9000这样具有通话功能的“UMPC”。

  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手机公司、电脑软件公司、芯片公司以及其他出身、背景各不相同的企业都用各种便携式产品,加入到对人类手掌的争夺中。而竞争更加剧了不同产品间的融合,这让这个市场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谁都有可能是这场“集成”战争的牺牲者或胜利者。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并不关心手中的产品到底来自手机、MP3还是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他们需要的是一台价格便宜,能够满足即时沟通、即时娱乐的便携式产品。这个产品不仅仅需要集成多种功能,而且更需要集成多种网络接口,让用户可以在全球任何网络环境下随时打电话、看电视、浏览互联网。

  终端的蝴蝶效应

  一位伊拉克官员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执行死刑时用偷偷带进去的手机拍摄了一段只有2分钟的视频录像。这段视频一经在网上公布,伊拉克现任总统陷入舆论危机,而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重新遭到质疑。类似的事情还出现在2006年中,一名香港学生在巴士上用一部只有2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拍下一段6分钟长的争吵,几天后这段手机视频红遍网络,而吵架的主角“巴士阿叔”也一骂成名。这两段手机视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手机与互联网结合所凸现出的影响力将在未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便携式终端随身携带的特性可能将使其成为联结真实世界与互联网世界的纽带。

  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从未停止。从模拟向数字技术的转变让手机与互联网、计算机以及各种电子设备间的融合变成可能。移动通信网络从最初的1G发展到目前的2.5G、3G,网络容量和速度的提升让基于手机的各种应用可以实现。而芯片厂商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带来了终端价格下降,为移动市场造就了数以亿计的用户。目前手机的用户数已是PC(含笔记本电脑)用户数的两倍,从最新的发货量来看,手机的发货量更是PC的4倍。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是大量用户的存在,这让基于手机的任何应用都有可能爆发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但应用不仅受限于手机本身功能,而且与网络承载能力有很大关系。目前全球3G网络仍处在起步阶段,截至2006年4月,全球共有195家运营商在84个国家或地区推出了3G服务,但大部分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目前3G标准也在向2个方向演进,一个沿着CDMA2000平滑过渡到CDMA 1x EV-DO、EV-DORevA。美国运营商Sprint Nextel以及日本KDDI将在2007年完成EV-DORevA网络部署,EV-DORevA可以大幅提升数据上行速率,最高达到1.8Mbps,而到了EV-DORevC版本,将对目前的移动市场带来革命性冲击,到那时数据的下行达到100M~1G,上行也将达到50M~100M。

  还有一部分运营商沿着WCDMA到HSDPA、HSUPA的路线演进。多种网络覆盖方式并存将成为未来移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而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衔接方式也将变得多种多样。蓝牙、WiFi以及WiMAX/WiBro等宽带接入方式将让用户更方便地接入到互联网中。Sprint Nextel还将投资30亿美元在美国部署WiMAX网络,在这种多标准、多网络覆盖的环境中,便携式终端也集成了可以支持多种网络环境的能力。“未来将是一个多模多屏的时代,而实现不同网络之间融合的纽带就是便携式终端。”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孟认为。

  目前包括高通在内的芯片设计企业都在为多模时代的到来做准备。高通最近发布了一款能够集成多种无线通信标准和宽带网络接入方式的芯片,可以支持从CDMA20001X,CDMA2000EV-DO,GSM、GPRS、HSDPA到HSUPA的所有标准,而且还可支持手机电视、广播以及无线局域网接入等标准,在这样的芯片上实现的无线终端,不管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手机,都可以让用户在全球任何一个网络环境下打电话、收看手机电视以及网上冲浪。

  更加巨大的市场隐藏在便携式终端与互联网的融合中。手机与互联网之间上载速度的提升,让用户可以更快地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这将大大激发用户的想象力,衍生出更多更新的应用。Gartner组织的副总裁Ken Dulaney认为,为期不远,社交网站将被更多的手机用户接受。而功能强大,价格低廉、大屏幕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将推动这些应用的普及。

  目前包括TI、英飞凌、高通等芯片设计公司都已经推出了集成射频功能的手机基带芯片,一些多媒体芯片设计公司正在考虑推出结合这种单芯片方案的多媒体手机和智能手机。由于集成度更高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大量出现,多媒体手机的价格已经在2006年大幅下降。而现在芯片设计公司将目光转向了智能手机市场,将让原本昂贵的智能手机在2007年身价大跌。美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在通过向用户赠送智能手机方式推广诸如移动电邮等服务。这对BlackBerry可不是个好消息,过去只有公司高管人员才能使用的移动电邮未来可能会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降低得到普及,而诸如手机博客、手机视频直播等功能也将在未来加剧我们与互联网生活的融合。

  这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便携式终端与互联网融合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正在慢慢释放。杰克·鲍尔、巴士阿叔以及现在那些试图进入这片未知海洋的公司,也许都只是故事开头的匆匆过客。目前看来,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掌控这股巨大的力量。但对于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提供商以及任何想要在这片神秘海洋淘金的企业来说,便携式终端就像哥伦布时代冒险家手中的罗盘,掌握了它,就能发现宝藏。 -

  名词解释

  EDGE:增强型GSM演进数据业务,GSM 2G版本的一个过渡升级版,可提供数据能力。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WCDMA:宽带码分多址(CDMA),欧洲开发的3G无线技术标准

  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一种新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WCDMA的强化版本,可以加强下行链路传输能力。

  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CDMA2000:3G无线技术标准之一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网络在数据业务方面的增强版本。

  CDMA2000 1xEV-DORev.A/B/C:CDMA2000标准之一,CDMA2000 1xEV-DO的增强版。

  Wi-Fi:无线保真,一种短距离宽带接入技术。

  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

  WiBro WiMAX:WiMAX技术之一,主要由韩国政府推动。

  GPS:全球定位系统

  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模糊起来。

  虚拟和现实的融合

  李娜/文

  Second Life正在变得炙手可热,IBM等一连串显赫的公司已陆续在虚拟世界中展开商业试验。与其说Second Life是一款和《魔兽世界》竞争的大型角色扮演网络游戏,不如说,它更像是3D化的MySpace平台,那是一个和现实世界并存而又开始融合的虚拟世界。

  IBM已经在Second Life里买下了12个小岛,并在虚拟社区中多次召开员工会议,IBM公司CEO彭明盛也成为Second Life的居民。据悉IBM还计划推出3D局域网,并为入驻Second Life的软件工程师支付报酬。而路透社的伦敦记者Adam Pasick已经开始在Second Life里上班了,他的新职务是路透社驻Second Life分支机构的虚拟总编辑。此后,Second Life里的虚拟会员便可以通过图文和视频的形式看到来自真实世界的新闻,而真实世界的读者也可以登录路透社专门的网站了解Second Life世界里发生的新闻事件,比如通货膨胀等。

  路透社等媒体已经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互相传递信息,而商业活动也正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模糊界限,甚至导致两个世界的直接竞争。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穿的是锐步鞋,在Second Life里锐步公司可以为你定制同样款式的鞋;美国服装店American Apparel在Second Life里开设了虚拟店铺,光顾虚拟店铺的客户可以在现实中享受15%的优惠。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逛书店,和你身边正在看同一本书的人随时讨论,同时也可以订购纸质图书在家里阅读。虚拟和现实的商业世界正在互相渗透,人们在两者之间的切换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商业公司加入Second Life也并非单纯地标榜时尚,而成为其生意的一部分,以及现实竞争中的重要利器。丰田汽车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索尼BMG等更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融合了互联网1.0、2.0的各种因素并实现了3D化的Second Life,也注定成为追捧的新热点。“2005年是MySpace年,2006年是YouTube年,2007年是Second Life年”,闻风而动的风险投资圈已经传出这样的声音,它们还没来得及想清楚虚拟和现实的问题,便已经嗅到了其中的无数商机。

  广告的新世界

  许晖现在每周都要受到风险投资的“骚扰”,他正在做的中国版Second Life对风险投资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别忘了,亚马逊公司的CEO杰夫·贝索斯,Lotus公司的创始人等都是美国Second Life的投资人。许晖是HiPiHi公司的创始人和CEO,这家国内的网络虚拟世界的平台目前已经进入封闭的公网内测阶段。

  在许晖看来,早期的HiPiHi主要还是会依靠出售虚拟土地和道具来赚钱,而出售土地也是Second Life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虚拟世界中的广告和互动营销,无疑是最吸引人的模式。当新手初次来到HiPiHi时,会首先来到新手出生地的中央广场,在这里会指导你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个中央广场归HiPiHi所有,这里也就成为第一块黄金地段。目前,有一家日本的电视厂商正在和许晖谈判,希望能在中央广场的那块电视屏上打上该公司的LOGO。尽管理论上,虚拟世界可以有无限的空间设置广告牌,但事实上,依然存在着黄金地段和特定区域广告匹配的问题。这就给了虚拟世界专业广告代理商以生存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网游联动广告有限公司(NGI)应运而生,专门代理虚拟游戏世界中的广告生意。

  最近NGI的创始人龙再华便盯上了尚未正式运营的HiPiHi,希望能够做HiPiHi世界里的广告代理商。NGI通过引进法国一套专门在虚拟游戏世界里嵌入的软件,可以实现虚拟世界广告的定时定向播放。调查公司AC尼尔森也专门成立了虚拟游戏的调查部门,为广告客户监测网络游戏世界的用户数据。龙再华介绍,目前NGI和AC尼尔森已经形成战略合作,对虚拟世界的广告业务非常看好。曾经代理央视广告多年的龙再华,以前和可口可乐公司谈广告,一般都是由媒介经理出来接待,而现在当谈及虚拟游戏世界的广告代理时,则第一次由可口可乐中国区互动营销部门的最高领导出面来谈,并且兴趣浓厚。

  虚拟的3D世界,强调实时、互动和体验。人们不再只是面对文字和图片,而是置身其中。这也使得除了在虚拟空间和虚拟载体中设置静态的广告之外,强调用户体验的互动营销会成为广告客户的另一种推广产品和品牌的方式。比如要推广某款汽车,便可以由虚拟角色通过赛车的形式,既可以让用户体验该款汽车的驾驶快感,又可以对比赛的优胜者提供各种线下奖励。“策划这种活动,在现实世界中,对于客户来讲成本非常大,但在虚拟世界里则非常容易实现。”龙再华认为,这种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是客户非常看重的。事实上,不少厂商在虚拟世界推出的产品,很多都是为了快速获得反馈,为现实世界即将推出的新品做市场测试。

  类似NGI这种中介公司还会层出不穷,它们专门为虚拟世界而存在。“精通3D制作、策划的第三方公司,首先会成为最大的需求。”HiPiHi的CEO许晖说,这些第三方机构便是新世界新生的商业角色。在美国的Second Life中,华盛顿的Electric Sheep,伦敦的Rivers Run Red等4家公司已经非常有名,它们专门帮助客户制作虚拟世界的3D形象和建造商店等,每次制作策划的预算从几千美元到百万美元不等。顺应这个趋势,在现实世界中拥有IBM、联想、Adobe等客户的科技PR公司Text 100也已经在Second Life里建立了办公室。据许晖介绍,目前已经有不少热衷于3D的个人和小公司已经加入了这个行业,未来都有望成为HiPiHi的合伙伙伴。

  作为互联网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广告依然会成为虚拟世界首先被复制的商业模式。只不过,3D互联网时代,广告的形式更多元化,更强调互动和体验性。一批行业新秀也趁机崛起。

  现实化逻辑

  Second Life模式可以说是Web2.0的最高境界。用户创造,仍然是其精髓。只不过,用户创造的内容除了文字、图片、视频外,还有任何可以想象的虚拟物品,比如房屋、汽车、宠物、衣服等。这些虚拟物品可以有现实的实物对应,更多的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2003年Second Life承认用户完全拥有对自身所创造的虚拟物品的产权、所有权,这被许晖认为是Second Life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转折。虚拟世界数字产品和虚拟形象的版权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前提条件,因为虚拟物品流入现实世界的情况已经不是少数事件——比如某人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卡通形象,被现实世界的某家厂商采用等。即便物品仅在虚拟世界流通也存在很多版权问题,例如有专家提出,当越来越多的虚拟世界的虚拟电视台出现时,一旦侵犯到虚拟角色的形象权,该做何处理?一旦用户遭遇盗窃(黑客)或者服务器问题造成的损失,该如何赔偿?在许晖看来,这不仅要求虚拟世界平台的运营商事先制定合理的社会和经济制度,而且还要和当前现实世界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承认物权必然会产生创造,进而产生交易,有交易便出现了货币,许晖认为这是个自然的演进。也是从这个转折点开始,Second Life从一款游戏真正成为一个虚拟世界,交易是这个世界活跃的主要驱动力,创造着庞大的GDP。玩家们每天在虚拟世界里消费几十万美元,而且每月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虚拟世界拥有自己的经济体系。在Second Life,林登币和美元的汇率大概为250:1,货币的自由兑换使得在虚拟世界里赚到美元的财富故事接踵而来。通过汇率,虚拟经济和现实经济紧密相连。这也为虚拟世界的运营者提出了更强的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而虚拟货币本身的法律地位则是更大的风险所在。

  货币成为连接虚拟和现实的纽带,这同样是许晖担心的问题。和Second Life不同的是,限于中国现行的政策,HiPiHi不承认虚拟货币和人民币的黑市交易。在国内,虚拟货币问题仍然要面对现实世界货币政策的监管,因此,对于中国的HiPiHi而言,电子支付渠道是其需要现实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虚拟货币交易呢,直接用人民币的小额支付便可以。”在许晖看来,发行点卡和设立虚拟账户实行小额支付,都会是未来的交易选择。而一旦HiPiHi拥有足够的交易量,便会形成虚拟世界的C2C交易平台,而类似Paypal等电子支付公司也会成为其合作伙伴。另外,庞大的交易量背后存在的税收问题等,依然需要现实部门的监管。

  但许晖同时表示,不会因为现实世界的监管没有到位而停止脚步。他相信,“未来人们将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游走和存在,两者最终将走向融合。”

  统一而差异化的平台

  在2D互联网时代,Web2.0倡导的用户生产内容,版权并不清晰,也并没有带来现实的商业利益,而只能采用吸引眼球赚广告费的模式,而且广告模式周期长,走的相当艰难。而且曾一度引发内容的创造者和平台之间广告费分成比例的争论。但当3D互联网来临后,用户创造的虚拟物品版权相对清晰,可以用于交易,而且平台鼓励交易,并采用分类广告的模式从中收取服务费。从商业模式上,更为清晰。

  作为最接近现实真实的虚拟社区,理论上Second Life融合了互联网的沟通、信息搜索、娱乐、交易等几乎所有功能模块。而且,在3D的虚拟世界里,这些功能融合在同一个平台上,虚拟角色可以行走,可以随时体验各种服务和功能,而不像在2D互联网时代,需要从一个网站重新跳转到另外一个网站。

  “从长期来讲,3D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仍然会是并存的趋势。”许晖认为,3D互联网的优势主要在于娱乐性和体验性,因此,会率先凸显这方面的应用优势。你可以选择携女友到3D的虚拟店铺逛街体验购物乐趣,但如果要看新闻的话,还是会点击进入以阅读见长的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站来讲,Second Life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市场渠道。

  但除了为传统互联网提供平台的接口外,3D互联网还应发展自身的独特应用。除了购物外,在线教育是3D互联网世界的另一个亮点。据说,哈佛大学教授已经在Second Life里进行讲学。Dartmouth学院也已经在Second Life里面建立了虚拟校园,最近该学院的安全技术部门还在虚拟环境中实施了一次紧急情况演习。据悉,目前估计已经有超过50家大学机构进入Second Life的3D课堂。

  据许晖介绍,鼓励教育机构入驻HiPiHi也是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目前,HiPiHi正在根据绿色上网工程,开辟一个18岁以下青少年的专区,通过3D的方式传播诸如宇宙飞船如何发射之类的科普知识等,而且孩子的账号只能在这个专区使用。

  在许晖看来,HiPiHi虚拟世界的平台还有更多需要挖掘,比如设立3D的虚拟旅游景区等等,但这一切都有待于用户量的爆发增长。Second Life从一年多前的16万用户到如今的200多万用户的增长速度,给了许晖很大的信心,而且他相信相比Second Life,HiPiHi设计的更易用,更中国本土化,因此,他对用户的增长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即便经过多年的发展,Second Life也才只有少量的活跃用户。在用户数量和商业应用之间,依然存在着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现在来预测虚拟世界能否成为真正的人气和商业主流,还为时尚早。但Second Life注定会成为2007年的焦点话题,而它背后虚拟和现实商业的融合也已经开始。

关键词:技术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