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勃:跟豆瓣一起“裂变”

2010-08-28 10:49:01来源:西部e网作者:

  不再是一个人的豆瓣,现在,他们有了六个人。

  杨勃很有些拘谨地坐在新搬的办公室里,这个地方很空荡。只有三张从宜家刚刚运来的办公桌。太阳明亮,照在窗后的798工厂上。

  一个web2.0的网站,www.douban.com正式进入了公司化运作的阶段。

  豆瓣到底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对杨勃来说是个大问题,但对关注豆瓣生存的人来说,更是个大问题。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千橡收购豆瓣网一事,虽然最后被陈一舟否定,但在业界却激起了不少回声。

  80万美元收购豆瓣网?杨勃显然感到了一丝屈辱。“不好意思,在后面加两个零还差不多。”

  “当时千橡的确找豆瓣谈过,但对千橡和豆瓣来说,这都不是主要业务。千橡并不是来谈整个收购豆瓣,而是投资。”

  当然,最后没有谈拢的结果主要是价格问题,这一点,杨勃没有否认。

  对于近年来大规模收购mop、donews这样社区化的千橡来说,豆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杨勃从一个人,20万元天使投资起家,在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把豆瓣做到有15万注册用户,在业界享有不小名声的web2.0网站,看起来倒不像一个豆瓣,倒更像一棵吃了速效增长灵的麦苗。

  豆瓣在安静的生长,外界对豆瓣的惊讶正迎合了尘嚣日上的web2.0热潮。如果哪一个网站不往2.0靠拢,似乎就将落伍于互联网时代。在大规模的blog、社区大干快上之后,web2.0赢利的希望似乎还很渺茫。

  豆瓣是一个异数。从创办开始,就有了一定的收入,够一个人的公司维持日常运转。而豆瓣安静的界面,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评论分组等交流方式,与各大B2C网站譬如亚马逊、当当等网站分账的收入模式,都让评论者们出乎意料。

  这是个很叫好的网站。包括以骂人出名的某著名Itbloger,都曾力挺过豆瓣。在外界的描述中,豆瓣成了web2.0的代表之作。

  但这个叫好的网站似乎并不叫座。从千橡这次传闻的收购价格来看,豆瓣在投资者心目中的价格与业界享有的名声并不相符。投资商关注的,依然是访问量和alexa排名,这仍旧是和网站盈利能力并列的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据杨勃说,这个周末豆瓣的注册用户即将达到15万。两周后,豆瓣将会签订一份合同,那是经过与十几家风险投资商的谈判后最终确定的,杨勃不愿意公布这第二次融资数额,但他透露,这是一家国内的VC。

  模仿与被模仿

  “其实豆瓣并不关心自己到底值多少钱,现在谈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我们不着急。现在豆瓣最关心的是用户体验。”

  在豆瓣上杨勃的名字叫“阿北”,头像是头裹一块红布的愤青形象。见了本人,你才知道这个曾经做过某物流咨询公司CTO的理科男,实际上是一个看起来很有些放不开的微胖青年,与“革命”气质相去甚远。

  在星巴克与雕刻时光办公,头裹红布,喜欢旅游,狂热的苹果迷,办公室选址在798,这一切联系起来,杨勃似乎是一个小资的“海龟”。包括豆瓣,也弥漫着文艺青年的气息。

  影评、乐评、书评,以兴趣和评论为考量的交友方式,将大量平时在生活中找不到相同兴趣的人聚拢在一起。豆瓣的界面和聚合方式,让人想起国外著名的图片网站Flickr,后者被Yahoo以相当高的价格收购。

  豆瓣显然有非常重的模仿痕迹,杨勃不忌讳说自己创办网站的时候借鉴了很多国外的优秀网站。这一点,让他在面对后来很多模仿甚至抄袭豆瓣的网站,显得态度平和得多。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有一个模仿豆瓣的人在豆瓣里灌水,公然宣称自己是在模仿豆瓣。引起bloger们的哗然。实际上,杨勃说,很多模仿豆瓣的人,并不理解豆瓣的本质。

  尽管模仿是对自己最好的赞美,但杨勃仍然不喜欢别人将自己的网站全盘copy,当初设计界面的时候,有的细节甚至精确到每一个像素,非常下功夫,别人说拿就全部端走了,这让创始者觉得不快。

  另外,杨勃说,模仿豆瓣的人,大部分是看中了豆瓣这样一个人的模式,但他们没有想到,杨勃自身的经历和积累,是豆瓣能够成功走到今天的最重要因素。

  “我是经历过一次创业和周密的考虑才创建了豆瓣的,这是和简单地将豆瓣复制过去的人的最大不同之处。”

  草根还是中间派

  外界喜欢将豆瓣称为草根文化的代表之一。

  杨勃很享受这种称呼,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非常彻底的Web2.0网站来说,其核心精神应该是“全民参与”。豆瓣作为一个社区,活跃在其中的草根们发贴,评论,灌水,交友,互动,表现自我。一个真正的Web2.0社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真正的源于大众,能够完全地配合大众的消费口味。

  而豆瓣的用户定位实际上一开始就有些尴尬。杨勃曾经想过,将豆瓣建成一个能够吸引大量编辑记者都能来自由评论的社区,在前一次采访中,他问过记者关于天涯“闲闲书话”的读者群是否比豆瓣读者群高端的问题。

  后来他发现,豆瓣的用户其实不是他希望的编辑记者,而书评乐评等题材的限制也挡住了一般网民。现在活跃在豆瓣的,大部分是在生活圈子内找不到相同爱好的群体,比如技术员、医生等行业的人。

  不仅仅是用户的定位,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豆瓣本身的定位。尽管外界一致认为豆瓣完全就是web2.0,但杨勃说,其实豆瓣往哪里都能靠拢。一方面它有比价搜索系统,另一方面它有社区,还可以往兴趣交友的方面发展。

  这样看似游离的定位反而让豆瓣具有了某种灵活性。杨勃说,自己希望豆瓣慢慢的生长,当然,最好是能够独立发展,也不排除会在合适的阶段依附于一个更好更大的平台。

  那到时候豆瓣会期望跟谁合作?杨勃说,我们跟谁都有可能合作,豆瓣的中间状态决定了它可以跟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以及大型社区网站都有利害相关之处,它会是众人需要的一种非常合适的补充形式。

  和外界评论的一样,豆瓣最好的出路是被收购,卖出个好价钱。然而,在后web2.0时代的躁动与迷惘中,豆瓣到时候真的能那么抢手吗?

关键词:豆瓣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