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时代的互联网竞争

2010-08-28 10:44:17来源:西部e网作者:

  赢利时代的互联网竞争
  
  Gmail来了,带来了电子邮箱免费扩容的连锁反应。但免费电子邮箱的“你来我往”只是赢利时代的互联网竞争中的冰山一角,它所掀起的风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次的竞争与过去是多么的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参与者也不同。

  当互联网公司远离惨淡经营,开始追求赢利多少的时候,国外的Google、雅虎们,国内的新浪、网易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竞争?如何通过产品的创新来实现突破?免费电子邮箱刚好成为了它们最近的突破点。

  看似相同的突破点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力量,在免费电子邮箱后面,还有搜索、即时通信等等不可替代的互联网应用。显然,在这些领域里有人强、有人弱,也就有了不同的战略,不同的“融合”方式。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起码不能在邮箱空间这样的基础环节上让竞争对手占到便宜。于是,有人主动出击,有人从容应战。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壮大,有人会落马,互联网行业也许会因此震动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但围绕着电子邮件、搜索、即时通讯的融合,甚至社会软件等种种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赢利斗争将不会停止。



  免费邮箱值多少钱?

  这一次,Google真的来了!带着Gmail来了!

  当Google在4月1日发布它即将给用户提供容量高达1G的电子邮箱时,人们还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而已,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接到朋友Gmail的邀请(这是获得测试版Gmail的方式)时,其他的电子邮件提供商开始坐不住了。

  多米诺骨牌就这样被推倒了。4月9日,新浪在其邮箱诞生5周年之际,将免费邮箱升至30M;6月18日,网易为了庆祝成立7周年,推出了容量为260M的全国最大免费邮箱;6月15日,雅虎将免费邮箱扩容至100兆,收费邮箱最高达到了2G。甚至连微软公司也宣布加入这场角逐,把Hotmail免费邮箱的存储限制由2MB提高到250MB。

  其实,免费的何止是电子邮件,6月29日,曾在去年登上中国首富排行榜榜首的丁磊开始为自己的“网易泡泡”走秀,随后即时通信也打出了完全免费的旗号。抛弃了浮躁外衣的互联网究竟是为了什么开始重新祭起“免费午餐”大旗?

  但正如许多人认为的那样,Google免费提供大容量电子邮件服务的做法是与业界一直努力的对更大存储容量收费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像雅虎、Hotmail都曾减少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的存储容量,以说服免费用户成为付费用户。然而,纷至沓来的新事件表明,在这个市场上,一场2000年才有的“免费”活动再一次上演了。但这一次的免费不再是单纯的“免费”,而是成为了各家公司的竞争策略。

  谈及为什么重新把免费邮箱放在重要的位置,新浪CEO汪延表示,我们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短信和彩信,而发展免费邮箱也是其中的一种推广手段。一向以免费邮件“闪电邮”著称的搜狐也一直在暗中积极发展免费邮件用户,“一家门户的免费邮件业务的发展状况,与其短信等高利润业务的发展成正比。”一位业内人士提供了这样的数据:从去年年初至今,网易免费邮箱25M,用户增长1500万户以上,短信收入每月近3000万元;搜狐免费邮箱20M,用户增长1500万户以上,其短信收入每月近2000万元;新浪免费邮箱5M,用户增长不到1000万户,短信收入每月近1500万元。而即时通信作为最具黏性和忠诚度的产品,对于短信和网络广告的推广也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短信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免费邮箱和即时通信无疑是一件利器。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连锁反应,不是因为Google的强大,而是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开始进入梦寐以求的赢利时代。当亏损不再困扰他们,只是追求赢利多少的时候,国外的Google、雅虎们,国内的新浪、网易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竞争?如何通过产品的创新来实现突破?也许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给了他们最好的答案—从最基础的应用来寻找答案。而无论是免费电子邮件服务,还是日渐红火的搜索和即时通讯服务,都成为那些互联网领先者的正在霍霍磨着的“刀”,因为它们是这个阶段最为活跃的互联网应用。况且,它们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那些公司也的确从中得到了“真金白银”。

  当然,每一个公司的优势不同、基础不同、目标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相比于Google将把其赖以生存的搜索技术嵌入Gmail及网易在刚刚推出的网易泡泡2004(即时通讯工具)中加入邮件提醒功能,以邮件起家的263网络集团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把即时通信工具放在邮箱的界面中,让263的邮件用户能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

  当前热闹的场面背后,仅仅只是虚张声势还是预示着更大的动作和更大的改变?现在还很难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免费邮箱、搜索和即时通讯等应用结合之后的力量应该更加惊人。正如互联网之父VintCerf近日指出的,所有的信息传输媒体—包括短信(SMS)、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语音邮件都是同等重要的,需要在有意义的地方将这些应用协调起来。未来的市场竞争依然将如现在般硝烟弥漫,因为新一轮的战斗从一开始就不平静。

  

  赢利时代的明争暗斗
  
  互联网公司赢利了,但并不意味着竞争程度的退化,相反,在找寻到一些方向的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惨烈。搜狐CEO张朝阳也认为,当互联网开发出一些普遍性的应用、形成规模性的赢利之后,才是互联网真正的春天。

  正是如此,本已平静和低调的电子邮件服务才会在Gmail的刺激之下掀起波澜,并重新被各大门户网站奉为新一轮竞赛的准入证,而在这之后的是对传统的搜索引擎功能和利润模式的重新审视。看起来,“免费”不是以前的有与没有的业务之争,也不单是规模效应的直接催化剂,当电子邮件、搜索、即时通讯等成为互联网上不可替代的应用时,这一次的“免费”之争将是“业务的联动”之争。也许,整合和集成的变革只在眨眼之间。

  
  
  
  扩容诱惑Google
  
  选择在IPO之前来发布自己容量高达1G的免费电子邮箱Gmail绝对是一招妙棋,而且一上来就是“邀请营销”的实战:在网上发放1000个测试帐号,邀请1000位用户进行Gmail的测试。自消息传出以后,Google连同电子邮箱甚至搜索引擎一起迅速成为了整个业界瞩目的焦点。这样高的关注度无疑给Google的上市之旅多增添了几分自信,比如,负责管理380亿美元资产的伦敦资产管理公司GAM的基金经理约翰·本内特(John Bennett)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Google的募股书是我耳边的音乐”。

  《华尔街日报》认为Google的IPO计划是“非传统、风险高并与股东利益相悖的,而且还颇具欧洲特色”,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没有根据。仅仅就凭Google那样简洁的主界面和独特的广告商“赞助链接”模式,就已经与商业味道浓郁的美国公司们大相径庭。另外,一向重技术创新而轻商业利益的Google也总给人学术味道太浓郁的感觉,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计划发行价值27亿美元左右股票的公司,“Google不是一家传统企业,我们也不想变成那样,”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瑟奇·布林(Sergey Brin)这样说。

  即便是对于Google此次推出的Gmail,其最大意义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免费邮箱”,其中包含了更多的创新成分。比如,在Gmail业务中将允许用户利用Google的关键词搜索技术来对电子邮件进行全文检索;另外,Gmail会特别设计一种可以自动针对用户邮件内容而出现的商业广告。虽然这会涉及一些隐私保护的问题,但分析师们还是对Google的试验性举动做出了很高评价。

  《商业周刊》写道:“随着近年来电子邮件业务流量的增加,Google再一次将自己当初引以为豪的搜索技术应用到了电子邮件业务领域。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运用得当,Google的Gmail业务同样应该有着巨大的扩展空间。”如果从纵向看,Google的举动其实已经在试图为电子邮件应用的本身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当然,这样崭新的模式中必然会加入Google赖以成名的核心成分,因而迥异于早年的版本。

  而随Google一起进行扩容运动的众多门户网站则分别有着不尽相同的想法。比如对于Google最大的假想敌雅虎来说,从去年斥资20亿美元并购了Google的竞争对手Overture及Inktomi两家公司、打造雅虎搜索(YST)开始,然后又顺利地将这两家公司颇有特色的搜索技术和自身原有技术整合到一起,进而到今年2月17日正式推出自己的搜索技术,以及在3月26日再次出资5.5亿美元收购Kelkoo公司为止,雅虎的技术追赶步伐急促而有力。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提供的最好搜索服务,”雅虎负责搜索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杰夫·韦纳(Jeff Weiner)在谈及雅虎将在未来的数月中为其1.3亿注册用户提供个性化搜索服务时表示。要知道,尽管最近两年雅虎在各类关于搜索引擎品牌的评选中总是仅次于业界老大Google,但直到去年,雅虎所提供的搜索服务还主要是来自Google的授权技术,Google也因而可以仅靠技术授权以及搜索结果页面旁边的广告商赞助链接而保持赢利。

  然而雅虎毕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门户网站,先天就具备许多Google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综合全面的视角和多种业务形态。从这一角度来看,Google推出Gmail也是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延伸,虽然表面是要与雅虎和微软的MSN展开竞争,但实际上雅虎和MSN担心的还都不是Gmail的容量,而是Gamil从自己身边拉走的人气。

  于是,雅虎和MSN的Hotmail先后跟进扩容的做法看起来很有些无奈。微软MSN部门副总裁布雷克·欧文表示,“我们没听说用户渴望增加账号或者空间。”但是,对于容量的问题,“微软不希望竞争对手依靠容量获得优势。”布雷克强调说,其实用户更关注垃圾邮件和邮箱稳定性等问题。的确,在如今平均1M硬盘只有不到0.1美元的成本下,邮箱的容量似乎早就不是邮件服务供应商们关心的大事。

  “雅虎在考虑扩容的时候,对邮箱年使用量以及邮箱的平均使用率等数据进行过一个精确的测算,目的就是要对用户作出承诺。”雅虎中国总裁周鸿说,“我们的结论是,100M邮箱足以满足现阶段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容量只是用户需求的一部分,它必须和邮箱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反垃圾等性能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更大容量的需求,电子邮箱会进入新一轮扩容。”

  
  
  
  从眼球到赢利,又回到眼球
  
  而眼下这一轮的扩容之势正在各大门户网站上演着。根据iResearch 2003年底的调查,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电子邮箱,使用比例高达92.6%。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产业目前最基础的应用,在门户网站创建初期的首轮“圈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知道,这些早先苦苦积累下来的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了门户们在短信、网络游戏等多项业务领域内到处“抢钱”的重要资本。

  不过,2002年一片风声鹤唳,邮箱收费的声音惊人的理直气壮。尽管263、新浪等门户们都憧憬着能借免费邮箱庞大的数量基数换来实实在在的赢利,哪怕牺牲一部分用户的忠诚度,然而,现实远非想象中那样美好。而263实行邮件收费后,据透露其一年也不过收到几百万元,其收费邮箱用户量还不到百万,只是收支基本持平。而新浪的收费邮件,推出两年后不但没有任何变化,连新品都没有推出,更谈不上赢利。

  看起来,“邮箱收费”这一赢利模式在依靠眼球带来的规模效应面前败下阵来,并没能实现门户网站们大面积丰收的良好预期。不过,当短信、游戏、铃声下载等等与电信相关的增值业务及网络广告业务蓬勃展开后,门户们忽然发现:赢利不再是奢求以后,游戏怎么继续玩下去?

  从有关分析数据上可以看出,在新一轮的竞争环节中,网民的忠诚度依然又回到了原先的状态,眼球和赢利在表面上仍然体现出了正相关性。在三大门户网站所拥有的免费邮箱的注册用户数中,网易最多,达到5300万个,而其仅短信业务就有3000万元的月收入。排在后面的搜狐、新浪也由于注册用户数较少而在短信业务上获得了较少的月收入。

  由此看来,当竞争重新回到眼球阶段,似乎规模效应依然要成为赢利的主宰。看看最近在搜索和电子邮件领域内发生的动荡吧,无论是Google作秀般推出的Gmail,还是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相继调高免费邮箱容量的底线,大家纷纷都在做同一件事: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起码不能在邮箱空间这样的基础环节上让竞争对手占到便宜。只是在策略方面,有些人选择了主动出击,而有些人选择了从容应战。就像周鸿认为的那样,虽然雅虎邮箱的扩容需要投入1~2亿美元的资金,但对雅虎这样规模的网站来说,这个投入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赢利的深度
  
  而下一轮的竞争将着力在哪些方面?在竞争的轮回过程中,虽然其技术本质没发生根本变化,但在形式上会不会出现规模性的整合和集成?

  那些传统的门户网站已经日益对搜索技术表现了浓厚兴趣。比如从去年开始一直动作不断的雅虎,已经明显加强了自己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的力量。标准普尔的分析师斯科特·凯斯勒(Scott Kessler)对此寄予厚望:“雅虎在搜索业务领域将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另据Nielsen/NetRatings的统计数据,雅虎目前的月访问量要比Google高出60%。而对于那些既使用Google又访问雅虎的使用者而言,一旦雅虎加强了自己的搜索技术,那些为了查找某些东西而跑去选择Google的用户将很容易一直留在雅虎身边。《商业周刊》的文章认为,与Google相比,雅虎由于占据着门户网的优势,在其广告客户上也会占据更多优势,大型的网络广告客户一般会更看好雅虎。

  当然这也只是雅虎搜索业务的愿望和机会而已,坐等上市的Google肯定不会静观其变。Google在Gmail中已经拿出了海量存储与自动搜索的创新性应用,这些已经预示了竞争形势的整合。尽管Google一直坚持着独特的简洁界面设计和付费广告链接模式,但已经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后的Google最终很可能不得不在其一贯的原则与投资者要求其增加收入的呼声之间作出选择。Google在其IPO文件中称,它会按时对网站作出调整,但这种调整对其收入的影响将很难判断。不过,Google还是坚持:不会让广告商影响其搜索结果的排列次序。

  另一位更可怕的竞争者微软也正在借MSN大力将全新打造的搜索技术整合到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去。如果微软的这项计划变成了现实,凭借Windows在PC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出于使用惯性和方便性的考虑,微软的搜索技术势必会占有一些先天性的优势。微软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其新一代搜索技术将超过Google和雅虎的搜索技术。不难想象,如果用户可以像使用Word、Outlook一样来把微软的搜索技术当作日常办公的一种套件,那么Google与雅虎的日子还怎么过?更可怕的是,微软有的是耐心,即使面对亏损,盖茨也会继续等待市场的成熟。这也是MSN能够一直坚持到今天,并且总在不断完善和添加更多功能模块的重要原因。

  尽管Google曾表示,其Gmail业务正式实施后,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以向各大企业提供有效的电子邮件解决方案。但是,无论从安全性还是稳定性方面来看,在企业级市场,很难有人能取代IBM Louts/Notes和微软Outlook/Exchange目前的地位,各家大中型企业仍然需要一套功能强大且运行稳定的内部邮件系统。因此,以搜索技术闻名的Google恐怕还难当此大任。

  而且,Google最大的竞争对手雅虎、MSN和AOL除了庞大的注册用户之外,还都各自拥有知名度很高的即时通讯软件,比如MSN Messenger、雅虎通和AOL Instant Messenger,每一款软件的身后都有庞大的用户群。据Nielsen/NetRatings的数据,在海外市场方面MSN做得最成功,雅虎其次。尽管Google可以采用97种语言搜索,但是其全球用户数要落后于MSN和雅虎。

  即使是腾讯的QQ也几乎已经垄断了国内市场,而且除了运作很成功的无线增值业务以及游戏业务以外,QQ也已经开始在原先的在线聊天工具中附加了电子邮箱的功能。那些互联网上的基础级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整合和集成。目的只有一个,加大赢利的深度。

  不过,不断开创多种新业务也正是Google们为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不得不做的事,这同时也是任何一家互联网媒体公司保证持久发展的关键。比如说Google,除了已经推出的电子邮件业务Gmail、社交网络Orkut业务以及商品购物比较业务Froogle之外,Google的下一个目标已经瞄准了无线网络搜索领域。“如果我们不能推出针对于手持设备而开发的搜索技术,那么公司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新兴网络市场。”Google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可以将当前的Web网页正常地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如果Google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赢得市场应该只是时间问题。IDC的分析师Keith Wayras表示:“届时,无线网络搜索市场必将上演一场市场争夺战,因为无线运营商都试图寻求适合自己的无线搜索技术。”而在早已融入无线的电子邮箱上,未来将承载更多的功能,除了发送图片、音频、视频等大容量内容之外,电子邮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个人信息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要平台。而这样的趋势目前已经在IBM和微软的企业级邮件系统平台中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Google们和门户们所要做的恐怕只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不断向这样的趋势靠近。

  
  
  
  后盈利时代的创新
  
  前不久,搜狐悄悄传出消息,其完全自主的海量信息搜索引擎技术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并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全新搜索技术。“技术自主是门户搜索独立自强的根本,掌握核心技术、扩大搜索流量是保持搜索引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搜狐副总裁王建军说。前期一直刻意低调的搜狐实在不想让这样的举动引起竞争对手的过多注意。

  而在这之前,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对于搜索业务均采取了技术外包的策略。但是随着Google们以业务联动的姿态切入,新浪搜狐们将不得不直接面临来自如Google、雅虎和MSN等等对手的压力,它们都握有各自的法宝,电子邮件、搜索技术、即时通讯软件一个也不少。难道还要在它们面前继续选择技术外包?

  而由搜索引擎核心竞争力体现出来的,正是那些大型门户网站必须要做的对于自身盈利模式的长远考虑。“主宰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关键要素是强大的算法、内容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注册用户数量、全球性、品牌和可访问性,”雅虎负责搜索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杰夫·韦纳总结道。当然,如果已经具备了如杰夫所提到的所有要素,那么它将主宰的早就不仅仅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了。

  国内的各大门户们因而必须开始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核心技术的缺失会不会对未来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目前已经遇到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又如何凭借技术和业务创新来寻求突破?不过,新浪搜狐们的一些努力至少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对于自有核心技术的掌控恰恰是后盈利时代的创新之本。

  

  融合之门
  
  看看这个市场吧,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更多互联网应用的结合已经成为趋势,像MSN、腾讯QQ都已经将邮件作为即时通信的一部分了。雅虎中国区总裁周鸿认为,邮箱在这么多年里,除了容量加多,服务器加多,协议、技术都没有变过,但电子邮箱作为互联网里最古老、最传统的应用,一旦突破容量的限制,使大家对容量不再关心了,就很可能推动互联网应用产生又一次变革。

  而搜索、即时通信、邮箱的结合也许是整个战场的突破点,是不久之后的网络服务的模式。我们很难想象三者的结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也许它是什么样子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人们提供的服务以及给服务提供商带来的真实“钱景”。而在目光的更远之处,在“融合”之后,网络服务模式也许将是以更精确的方式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接起来的社会软件。

  
  
  融合进行中
  
  互联网企业似乎都敏锐地发现了“融合”这块市场,但融合的方向是什么?显然,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正从各自的立足点和优势向其他的领域扩展,只是整合的方向不同。比如在雅虎韩国的邮箱扩容中,有分析认为这种方式只是作为一种将其它付费业务如搜索引擎传送给用户的方式,随着雅虎全球搜索引擎的升级,本月底将为用户提供接入大型数据库的特定功能,免费邮箱也将成为雅虎最新的搜索技术YST的一个推广渠道。

  Google也是一样。专家做过一个调查,想知道“人们什么时候用搜索最多”,结果很让人意外,是在人们读写邮件的时候。这意味着,如果用户可以在邮箱中直接搜索,搜索量就很可能增加,人们将很方便地在自己的大容量邮箱里搜索邮件内容。这可能是Google决定做邮箱产品的原因所在了,同时也是各家公司恐慌的原因了。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决定了Google不可能在市场上一家独大,各家都有各自的杀手级应用,关键就是产品的创新与融合了。

  在即时通信领域,微软和QQ则都已经把邮件打开的功能嵌入到各自即时通讯软件的界面,接下来的可能就是再加入搜索功能,这样,用户只要打开即时通讯软件,就可以直接激活其他的关键应用。网易、新浪、搜狐已经将即时通信列入了各自的2004年战略发展规划。

  像阿里巴巴和慧聪这样的专业网站则针对自己的目标用户进行了对即时通信产品的改造,先是阿里巴巴推出了为商人提供交流的“贸易通”,随后慧聪也推出了“资讯通”。慧聪网CIO黄海新表示,中国的商人很少使用QQ等即时通信工具,我们的定位和腾讯不一样,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即时通信工具,资讯通整合了慧聪的行业资讯、商机搜索、信息定制等功能,是为寻找商机的商人量身定做的。”而阿里巴巴网站则把网上的信息和商人在网上的行为进行了整合。

  互联网实验室的一位分析师认为,不管阿里巴巴还是慧聪,都急于增强客户与二者之间的黏性和互动,他们的共同点是丰富的资讯所蕴涵的巨大的商机,如何发挥各自数据库的最大优势,又让稍纵即逝的商机通过即时通信来实现则是这两个产品出台的原因。

  
  
  社会软件的前夜
  
  然而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价值长期以来被远远地看低。在人们眼中,他们仅仅是互联网的免费工具,只能被用来笼络用户、吸引到其它付费业务,或利用规模经济形成广告;最能说明工具和广告属性的是搜索服务,它的本质决定其不具备直接抓用户的效果(不需注册、转换成本很低),结果反而从工具层面挖得更深,Google成功的广告模式更是形成了一种主动的搜索力经济模式而为人称道。

  但这些每天反复被人使用多次的服务,其商业价值仅止于此吗?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的融合,已将再熟悉不过的三者推向下一个互联网应用高潮的前沿,社会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崛起是明显的技术标志。

  由于一些粘合力极强的技术出现(比如RSS),社会软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各种不具有社会属性的软件也被包容进来(例如搜索原来只是一个信息收集的工具,现在却能反应社会潮流的趋向)。新出现的社会软件更是直接指向“社会人”本身,比如Google的orkut,就是试图直接建立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尝试。

  其实Gmail的推广方式已经透露了orkut里包含的信息:社会性软件或社会网络的增值过程。它通过真实而有限的传递,降低了网络服务的遗失和测试成本,这个意义其实非常巨大(有谁知道门户的用户注册数量、Email邮箱数量有多大的空置率和漏洞)—这有点像银行卡的问题,以致于最后不得不通过收费来解决,而互联网服务的问题显得更大。由于Gmail得来不容易,用户肯定会珍惜它,而邀请别人的名额也有限,于是传播的往往是亲密的人,这种良性循环使得网络服务的内在结构达到了最优配置。

  这还仅仅是一种营销方式的变革:Gmail的用户注册基于邀请机制,这样实际就对用户进行了筛选,而用户对于邀请的确证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这样得到的用户数据的质量要远远高于传统的门户。

  从互联网最开始兴起的时候,我们就曾惊呼过网络社会的到来,然而这个社会真正的盛期却正在今天。这种技术变化趋势,亦将对互联网业、通讯业、软件业等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作用。

  但由于现在虚拟网络社区还没有真正成形,因而还谈不上围绕着社会软件的好的商业模式。不过这仍然无法阻止各家公司积极开发社会软件,除了orkut,还有微软等等,而国内的公司,如3721(已被雅虎收购)也有社会软件面市。这种变革带来的是生存方式的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会让新浪们活得更自在。但同时,压力也更大。
关键词:互联网

赞助商链接: